|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浙江省象山县石浦小学 许雪琴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语言浅显,用词也不是很深奥,明白如话的叙述,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个单元的识字教学后,初步掌握了最基本的识字方法,了解象形、形声的构字法,所以课后的生字,好多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识记,如“伞”,“冷”,“暖”,“热”等字。并且经过一单元的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建立了句子概念,基本能在朗读课文时,做到词语连读,并读出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但是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还没有找到一种学习方法,离开老师的指导,不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教给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是阅读教学不管哪个阶段都应培养的任务,对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识字学词的重点之上,还有一个意识,应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以逐步培养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我觉得在学语文的起始阶段,以上两者都很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 ”和“ 刂、冫、人、灬”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识字、 写字(不、开、四、五),理解重点词语,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摘苹果游戏(苹果、树、磁铁);一把油伞;笑脸贴纸;轻快的音乐;收集有关树的知识,树对人类的好处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字谜导入,学习新词 “爷爷”,读好轻声。 板书课题:爷爷和小树 (连词读好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找出课后要求认读的生字,想办法记一记。相互交流识记方法。 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按学号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师随时正音,学习生字,指导将句子读通顺。) 发现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如学生提到分节问题,就告诉学生如何标记自然段序号) 四、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谈话导入。(天气变化,小树变化,人们的措施) 2、看图说话。(图一,图二) 什么时候,谁帮谁干什么 由图到文,分别找到内容。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课文用了几句话来写这幅图? ⑵ 读一读: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⑶ 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你知道哪些东西能使我们感到“暖和”? 口头填空:暖和的( ) 指导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2自然段。 4、图文对照,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绿色的小伞”指什么?口头填空:绿色的( ) ⑵ 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5、赛读。 经老师指导,同学们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进行分组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再比。配上轻快的音乐。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再练读。在熟读后,可进行背诵指导。 五、回归整体,读后议议 1、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 2、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 3、树木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4、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 六、深化理解,演演说说 借助插图,引导想象人物对话。 让学生3人一组,分别扮演爷爷、孙子和小树,另一人当评委,选几组上台表演。要求在课文内容基础上有所发挥。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玩一玩,做生字摘苹果游戏。 2、复习: 3、学写:“不”、“开”、“四”、“五”。 【实践与反思】 这篇课文是第一册第一组“课文”部分的第5篇课文,前面4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爷爷和小树》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现:第一段是总起,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构段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然后再教学第 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欲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但是我想,教案是死的东西,教学是活的生命,要让死的设计变为活的,是需要课堂实践的检验,所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课上不是演练得很完美,这是很正常的,在平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不足大惊小怪,但是反思还是必不可少的: 1、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在课文教学时,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并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记汉字。如这个“伞”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以实物形象帮助识记字形,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写字教学的时间,是安排在下课前十几分钟呢,还是安排在专门的写字课来指导比较好,这个问题我也不很清楚。总觉得在一堂课中,写字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的突出。 2、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并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这个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之前的课文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读懂课文,然后在理解过程中,在没有教给读书方法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试着练读。等学生读了以后,老师觉得不对,再去一句一句地教。这看起来好像是在培养自读能力,但是效率低下。其实,一年级学生学朗读,就是要由老师教的呀。唐老师在评课中,也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再老师教读,然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另外,听录音比听老师范读效果好,因为,听老师范读时,学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看老师的表情上,而听录音,就可以减少其它注意方面的干扰。这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3、以培养习惯为重要任务。低年级课堂教学,我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活泼生动,动中有序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常规纪律没抓好,生动会是一句空话。所以对于一年级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爷爷和小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