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广东省澄海区南翔中学 李穗英 【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本文语言既真实,同时又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文章写的是罗布泊原是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成为了荒漠,这是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悲剧。教读本文,应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捉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反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这种体裁。 2、整体感知,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品味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品味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谈澄海水资源受污染的话题,导入新课,并简介“报告文学”这一体裁。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 今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⑵ 过去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⑶ 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 ⑷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⑸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学生筛选信息,回答,教师指正: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三、精读探究 1、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 ⑴ 要求:朗读课文,找出文章语言形象生动的句子,以及直接抒情的句子,体会其各自的作用。 ⑵ 教师导学:如“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这里形象地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又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接抒发了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这两个句子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在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也突出了这一特点。 ⑶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正。 2、体会报告文学语言的真实性: ⑴ 要求:默读课文, 查找出文章引用数据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⑵ 学生查找,交流。教师指正。 3、教师小结: 明确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 四、体验反思 人类至今仍然继续在破坏大自然,你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作为人类的一份子,你将采取哪些行动来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三。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