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三次国庆阅兵中既有战机呼啸、战车轰鸣,千军万马整齐划一受阅的壮观场面;其背后也有“父子兵”、“姊妹花”等温情脉脉的故事,亦有马拉大炮、装甲车熄火等因时代所限而出现的尴尬细节。回望历次阅兵,探寻其中故事,折射出阅兵式这项国家庆典仪式的不同色彩。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军史专家姜廷玉深入研究了历次国庆阅兵并编著成书,他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一些令他印象深刻的国庆阅兵故事。
子承父业坦克兵 飒爽英姿姊妹花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中,著名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着解放军第一辆坦克“功臣号”,作为坦克方队的军旗指挥车,率领一百多辆中、重型坦克,接受了检阅。三十五年之后,董来扶的儿子董蓟雄是一九八四年三十五周年国庆阅兵受阅坦克方队第一辆坦克的车长。父子分别是这辆坦克的第一任和第十六任车长。坦克的编号“一0二”未变,但是坦克车本身已经从缴获的日本坦克,换代成国产主战坦克。
据姜廷玉介绍,董来扶所驾驶的这辆“功臣号”坦克,现陈列在军事博物馆中。
一九九九年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中,来自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的孪生姊妹花——张薇薇、张莉莉,担任女兵方队的领队。她们的飒爽英姿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她们的名字和故事也被媒体广泛报道。
女兵方队无疑是阅兵式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有媒体报道说,今年也有一对河南姐妹花入围国庆六十年阅兵女兵方队,正在接受训练,她们能不能在今年十月一日亮相,成为另一对“阅兵姊妹花”,引人关注。
战机携弹受阅 装甲车受阅途中熄火
开国大典时,解放军只有十七架飞机,接受检阅的同时还要执行警戒任务,随时防备敌人空袭,当时有四架战机是带弹受阅飞行。按世界惯例,阅兵时任何兵种都不得携带实弹,飞机带弹受阅更是绝无先例。
除了携弹飞行,当时空军受阅还有一个小花絮。因为飞机太少,第一批飞机飞越天安门后,又回转再次受阅,一部分受阅飞机其实是接受了两次检阅,人们以为是二十六架飞机受阅。
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受阅的坦克装甲车是“万国造”的杂牌,虽然经过一遍遍检修保养,但是检阅途中还是有辆装甲车驶到天安门西侧西华门牌楼时,因机械故障熄火,后车驾驶员急中生智,开上前去把它顶到了西长安街上。这也是多少带点尴尬的时代记忆。
“马拉炮”的不同意味
开国大典时,因为牵引力量不够,“马拉炮”成为特定时代的一个经典镜头。当时受阅的骑兵师,由三个骑兵团和一个由骡马拖拽的七十五毫米野炮营组成,这些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因为怕粪便留在长安街上,一些骡马屁股后面还挂着兜子。
一九五一年的阅兵式上,对火炮方队作了特殊安排:一部分火炮由汽车牵引,一部分由骡马牵引,但这次已不是牵引的汽车不够,而是为了象征解放军从骡马化向摩托化方向发展。
两次“马拉炮”意味颇有不同,反映出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变化。骑兵部队也在一九五四年最后一次参阅后,退出了国庆阅兵舞台。(唐伟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