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H >> 画家和牧童 >> 正文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执教: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高  磊  
  点评: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 周小兰      【学习目标】

  1、会认出13个生字,会写出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干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瞧,他们来了。     (多媒体出示戴嵩和牧童的像)谁认识他们呢?

  生:家、牧童。

    (教师边板书:“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

  师:你发现了什么?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家年龄大。

  生: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一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时,“家”、“牧童”的字体一大一小,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并进行猜测,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这幅斗牛图的?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默读方法的教学,为中高年级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边有意识的范读边点击鼠标,使“一会儿”、“很快”变红)

    师:小朋友,这句话中“一会儿”说明什么?

    生:“一会儿”说明家动作很快。

    生:“一会儿”还说明家技艺高超。

    师:“一会儿”在这句话中可以读得怎样?

    生:读得稍快一些。

      (学生自由练读这句话。)

      (指名读,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家的高超技艺。)

      (全班齐读)

    师:“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们接着往下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通过对关键词语“一会儿”的品读、感悟,了解大画家戴嵩画的技艺高超,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商人说的话?

      (指名读。)

    师:商人称赞戴嵩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师:听你一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       (引导学生标称赞”)

    师:谁来读读教书先生的话?

      (指名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赞扬的语气。

    师:听你读后,大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画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       (引导学生标“赞扬”)

    师:你从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的意思很相近,都有赞扬的意思。

    师:读读课文,你们还能找出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吗?

    生:夸赞。

    师: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得好!全班齐读课文中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不但进行了近义词的练习,还通过感情朗读理解了三个近义词:称赞、赞扬、夸赞,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师:课文上说“纷纷夸赞”,都有哪些人在夸赞呢?

    生:有戴嵩的朋友。

    生:有戴嵩的家人。

    生:还有很多过路的人。

    ……

    师:想想你可能是其中的谁?当你看到戴嵩的绝世之作时,会怎么夸赞呢?

    生:我是过路的人,我会说:好,好,真是好呀!

    生:我是戴嵩的家人,我会说:瞧我们家老爷的,真是绝世之作呀!

    生:我是戴嵩的朋友,我会说:这么好的,我要花大价钱把它买下来。

    ……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做商人,一个同学做教书先生来夸夸戴嵩。其他的同学都是围观的人,等他们夸完,我们接上去,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可以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展示纷纷夸赞的面吧。

    师: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的还真像!       (教师板书:了不起)       (对关键词语“纷纷夸赞”的理解不是进行简单的口头传授,而是设置一定的情境:想想你可能是其中的谁?当你看到戴嵩的绝世之作时,会怎么夸赞呢?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感知词语的意思。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错啦!”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想象力真丰富!

    师:是呀,就在人们纷纷夸赞的时候,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错啦!”,这声音就好象炸雷一样,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声音很大。

    生:还说明大家听到这样的声音感到很吃惊。

    师:谁愿意学着牧童的样子喊一喊?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喊,我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

    生:人们都呆住了。

    师: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这个孩子真大胆,竟然敢向大家提意见。

    生:这个小牧童,小小年纪你懂得什么。

    师:这时,戴嵩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同桌分角色练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可边读边配上动作)

      (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师:你想对大家戴嵩说什么?

    生:您真谦虚,一个大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

    生:您以后可要仔细观察,不要再错了。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生:你可真细心,连两牛相斗的情形都观察得这么清楚。

    生:你可真大胆,敢向大家提意见。

    师:一个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通过对画家和牧童语言的品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突出本课的重点。课堂问题设计精巧:你想对戴嵩说什么?你想对牧童说什么?代替了旧课堂中的直接发问: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     师:我们快来看看戴嵩的《斗牛图》,看看是不是像牧童说的那样,错了。

      (学生边看边发表意见。)

    师:戴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哪怕是一个小牧童的意见也是如此,再加上他刻苦练习,终于成为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家。

  4、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夸夸他?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他的一挂出来,就有那么多人欣赏呀,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夸夸他吧。

      (齐读)       (教师大胆打破按段教学的传统模式,在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充分认识了古代著名的大家戴嵩之后,再来读读文中第一自然段对戴嵩的简介,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师:现在你觉得课题这样写还合适吗?为什么?

  生:应该把“牧童”写得大,“画家”写得小。因为牧童虽然是个孩子,也没读过多少书,却很善于观察,还敢当着那么多的人指出大家的错误,非常了不起。

  生:我觉得应该把“牧童”和“家”写得一样大。因为他们都很了不起,一个很勇敢,一个很虚心。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我该听谁的呢?

  生:老师,还是应该写一样大,因为他们真的很了不起,都值得我们学习。

  师:谢谢你的建议,你们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教师改写“牧童”,字的大小和“家”一样大。)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画家和牧童,他们的勇敢、虚心都值得我们学习。戴嵩特别喜欢画牛,我国现代还有很多画家像他一样以动物而闻名,我们一块来看看吧。

    (配乐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

  师:同学们下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像他们这样了不起的人,在他们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是一个体现了民主、平等的课堂。当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时,没有老师的硬性评判,只有同学们认真品读后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他们都很了不起,应该写一样大。)
【板书设计】 21、家 和 牧童                 虚心 敢提意见                   了不起


【教学点评】

  1、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逐渐喜欢阅读:    与众不同的课题的板书,一开始就制造了悬念,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结尾处的改写真正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还能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趣味盎然地进行阅读。

  2、本堂课能较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教师能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整堂课的语文味很浓。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两处:通过入情入境的感情朗读理解近义词“称赞”、“赞扬”、“夸赞”;通过再现情境理解“纷纷夸赞”。

  3、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特色,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朗读形式多样,教师没有特意强调朗读的技巧,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还注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默读。

  4、充分关注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画家和牧童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画家和牧童》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说课设计
    《画家和牧童》说课设计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素质教育新学案
    世界名画名录
    《画家和牧童》重点难点
    最重要的
    《画家和牧童》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画家和牧童》电子课本
    《画家和牧童》教材插图
    《画家和牧童》教材简说
    《画家和牧童》学习目标
    《画家和牧童》教学建议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画家和牧童》阅读提示
    《画家和牧童》多音字形近字组词
    《画家和牧童》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画家和牧童》近义词反义词
    《画家和牧童》课后题解
    学会和名人交流
     郑成功
    名画中的“误笔”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民族谚语·谦虚谨慎篇
    《画家和牧童》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齐白石生平
    熊奶奶的茉莉花
    书画常识·名词解释
    国画精品名录
    书画的分类
    书画品种及名称
    中国绘画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画家和牧童》快乐练习:写字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对比感悟 提升文本价值取向──《画…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与牧童》课后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和牧童》快乐练习:试题
    《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
    《画家和牧童》教学杂谈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画家与牧童》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画家与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与牧童》教学反思
    精心预设方能精彩生成──《画家和牧…
    《画家和牧童》课后反思
    《画家和牧童》设计意图
    《画家和牧童》说课材料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意图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点评
    走进教材,超越教材,亲近学生,尊重…
    读中感悟,演中品味──《画家和牧童…
    我的教学故事──《画家和牧童》教学…
     如何让语文教学过程更具美感 ──《…
    也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二年级…
    《画家和牧童》教学思考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