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G >> 观潮 >> 正文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天成乡中心小学 万兰娟     【教材特点分析】

  《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潮来时的气势。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师述: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观赏“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     板书:     观潮     2、提问:     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

  3、这节课我们要重点领略钱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段落。     (第2、3自然段。)

  2、大家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呢?     (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如果学生不会说,就用提建议的方式提出要求,如果学生能说,就引导到用“读”的方法。)     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把自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理由,怎么样?

  3、学生自学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     (指名读后,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有气势,改进并提建议后再读,教师相机指导。)

   ⑴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滚动。)      (指导读好这句话。)

   ⑵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人声鼎沸。)      (指导朗读。)

   ⑶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再看录像感受。)

     (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指导背诵:

   ⑴ 教师引入:      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      (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投影出示句子,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⑵ 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      (指名板书。)

     (投影句子,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⑶ 引读这段话。      (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⑷ 划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⑸ 现在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      (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1、教师启发:     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

   ⑴ 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人声鼎沸)

   ⑵ 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风平浪静)

   ⑶ 形容声音很响。      (山崩地裂)

   ⑷ 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      (水天相接)

   ⑸ 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      (横贯)

   ⑹ 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⑺ 形容水势很大。      (浩浩荡荡)

  2、用投影出示一段话: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联系整篇课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把它说完整,说清楚。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潮来时(浩浩荡荡),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前后讨论后交流,出示答案后再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四、质疑,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阅读有关课外书,进一步了解大自然。


五、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题、第6题。


【板书设计】               从远处     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   水天相接

   观潮 (潮来时) 再近些     白浪翻滚

            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2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案例
    《观潮》赏析3
    《观潮》赏析2
    课文观潮研讨
    观潮 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首日,万人争睹钱江潮
    观潮教材分析
    《观潮》翻译
    《观潮》教法指引
    读出层次,品出味道——《观潮》片段…
    观潮原文
    《观潮》赏析
    《观潮》原文及翻译等
    《观潮》说课稿 5
    《观潮》说课稿4
    《观潮》说课稿3
    《观潮》说课稿2
    语文说课稿:《观潮》说课稿
    《观潮》全文翻译
    中秋前后是最佳观潮期 观潮八大危险地…
    观潮》说课设计
    观潮有关资料
    《观潮》练习设计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 观潮
    <观潮>教学反思
    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练习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3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综合资料
    《观潮》教学实录2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语文观潮教案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观潮》
    观潮教材解读
    《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观潮》课文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 观潮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
    《观潮》
    《观潮》学法导引
    《观潮》基础知识题
    钱塘观潮天下奇
    《观潮》教学设计
    钱江涌潮成因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建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题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伍子胥与钱塘潮的传说
    《观潮》电子教材
    《观潮》课本习题提示
    《观潮》教法指引
    《观潮》课文简析
    《观潮》课文研讨
    《观潮》导读
    《观潮》练习说明
    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赏析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文背景知识
    《观潮》素质教育新学案
    海宁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典型例析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观潮诗五首
    《观潮》疑难解析
    《观潮》写法研讨
    作者简介
    《观潮》课文写作特色
    《观潮》字词综合运用
    《观潮》课文结构分析
    《观潮》重难点突破
    钱王射潮的传说
    《观潮》学法指导
    《观潮》参考译文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标解读
    《观潮》课时训练
    《观潮》同步达纲练习
    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