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G >> 观潮 >> 正文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福建省石狮市永宁中学 康靖贤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   本课的创意在于文言文教学中课本资源如插图、课后练习、附文等的利用。学生既要朗读课文,掌握相关知识,又要充分利用插图等帮助理解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对照甲文说乙文,对照插图说课文,说文中的话,说自己的话。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知能训练。


〖教学步骤〗

一、范读,正音。重点读好文中比较陌生的字的读音

  尹 艨艟 骑 倏 舸 泅 溯 仞 江干


二、齐读,辨明节奏。重点读好文中几个长句的节奏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吴儿善泅者/数百

  而旗尾/略不沾湿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珠翠罗绮/溢目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虽/席地/不容闲也


三、练读,读注释,做练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

  既而渐近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吞天沃日

  艨艟数百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则一舸无迹

  随波而逝

  皆披发文身

  溯迎而上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腾身百变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珠翠罗绮溢目

  车马塞途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而僦赁看幕

  虽席地不容闲也


四、译读,重点翻译第三段   通过翻译,培养语感,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领略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和弄潮的民俗。


五、利用附文、插图读课文

  1、朗读宋词《酒泉子》(潘阆),说说每一句词所对应的课文语句。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一句对应课文第四段中的“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一句对应课文第一、二段中的“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一句对应课文第三段中的“吴儿善泅者数百,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2、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与插图每个部分相对应的课文语句。

    插图右边“高亭兵将”部分出了“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居高临下之势。

    插图亭下远处的战船出了“艨艟数百,分列两岸”的壮观气势。

    插图中间平静之处出了“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的场面。

    插图中间近处白浪滔天,出了“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的雄伟景象。

    插图左边部分出了“吴儿善泅者数百,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的盛大场景和和高超技巧。


六、用自己的话说课文

  本文题为《观潮》,是观赏钱塘江潮水的雄伟壮观景象。通过阅读课文,你观赏到了哪些雄伟图景呢?作者又是如何描绘的?请用“我观赏到了图,作者通过(用)”的句式说话。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在小组内部大声说出来,然后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说话交流情况大约如下:

  我观赏到了一幅“怒潮图”/“潮来盛况图”/“涨潮盛景图”,作者用“仅如银线”写出了远眺之景,继而用“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从形状、颜色,写出了潮水渐近的雄伟气势;作者用“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从声音的角度描绘了浙江潮的震耳欲聋之势;作者用“吞天沃日”,借夸张手法,极言潮水来势之雄豪。作者从形、声、色、势四个方面,描绘了钱塘江潮之“伟”。

  我观赏到了一幅“教阅水军图”/“水军演习图”,作者用“艨艟数百”写出了演习阵容之壮观。用“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写出了阵势变化多端,驾舟本领高超,水军技艺娴熟;通过描写“黄烟”、“人物”、“水爆”,显示了演习的逼真,场面的宏大;“烟消波静,一舸无迹”,由动而静,展示了水军威力。

  我观赏到了一幅“吴儿弄潮图”/“力争上游图”,作者用“善”字总写吴儿本领高超,“数百”突出人数众多;“披发文身”写古老的民风民俗;“溯迎而上”,使健儿“争先鼓勇”之态,跃然纸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使健儿获胜之态,活灵活现。

  我观赏到了一幅“万人观潮图”,作者用“四马塞途”,“席地不容闲”,侧面烘托浙江潮之盛。


七、课堂小结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本创意要指导学生学习了文言文基础部分以后,继续深入探究有关问题,做探究性学习。


〖教学步骤〗

一、运用多媒体,介绍和欣赏古人称“壮观天下无”,今人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导入课文

二、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译读课文,重点翻译第三段,做好相关的知识积累卡片。主要掌握以下知识

  字音:艨艟 méng chōng 尹yǐn舸gě泅qiú僦jiù赁lìn

  词义:既望、方、倏尔、略、逝、文、溯迎、出没

  特殊句式: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三、诵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气势

四、探究课文,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下面四个方面去探究

  1、浙江潮的形成原因。(引潮力、地形地势)

  2、浙江观潮史海沟沉。(查阅资料,搜集与浙江潮有关的人文典故和奇闻逸事)

  3、浙江潮与旅游经济。(如何回避不利因素,更好地发挥旅游经济效益)

  4、浙江潮的科技展望。(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利用海潮,更好地造福于民)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潮,周密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观潮》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2
    读出层次,品出味道——《观潮》片段…
    《观潮》赏析3
    《观潮》教学案例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赏析2
    课文观潮研讨
    观潮 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首日,万人争睹钱江潮
    观潮教材分析
    《观潮》翻译
    《观潮》教法指引
    观潮(教案)
    观潮原文
    《观潮》赏析
    《观潮》全文翻译
    《观潮》说课稿 5
    《观潮》说课稿4
    《观潮》说课稿3
    《观潮》说课稿2
    语文说课稿:《观潮》说课稿
    《观潮》原文及翻译等
    中秋前后是最佳观潮期 观潮八大危险地…
    观潮》说课设计
    观潮有关资料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人教:《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语文课文 观潮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
    《观潮》教学实录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综合资料
    四年级--观潮(教案)
    《观潮》练习设计2
    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练习设计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观潮教案
    语文教案-《观潮》
    《观潮》
    《观潮》教学实录2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观潮教材解读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3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 观潮
    四年级《观潮》课文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学法导引
    钱塘观潮天下奇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诗五首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练习说明
    《观潮》基础知识题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伍子胥与钱塘潮的传说
    《观潮》教法指引
    《观潮》素质教育新学案
    《观潮》课文简析
    《观潮》电子教材
    《观潮》导读
    《观潮》课文研讨
    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赏析
    《观潮》教学建议
    钱江涌潮成因
    《观潮》课文背景知识
    《观潮》课文写作特色
    海宁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题
    《观潮》课本习题提示
    《观潮》课标解读
    《观潮》参考译文
    《观潮》疑难解析
    作者简介
    《观潮》字词综合运用
    《观潮》课文结构分析
    《观潮》重难点突破
    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
    《观潮》学法指导
    《观潮》典型例析
    《观潮》教学设计
    钱王射潮的传说
    《观潮》课时训练
    《观潮》同步达纲练习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观潮》写法研讨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