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G >> 观潮 >> 正文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之美──《观潮》教学札记

“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之美   ──《观潮》教学札记   湖北省黄石市花湖小学 曾令芳     【情景说明】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之《观潮》。

  2、教学目标:   ⑴ 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⑵ 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从教虽已有几年光景,但有幸执教《观潮》,今年还是第一次。课堂上实现着我完美的“预设”。想通过学习“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三个时间段的景象,体会大潮的奇特景观。备课时,我着力体现新课标的主旨。没想到,由于学生的“发现”,憧憬与释怀荡漾在我心间,课堂也因生成而变得鲜活起来。


【教学片断】   师:课文第一自然,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奇景,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后面的部分,用你们智慧的双眼、细腻的心灵借助文字和插图,去探寻、品味、感悟大潮的奇特景观。

  (学生读书勾。)

  师:谁先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好像闷雷滚动”。从“闷雷滚动”我体会到:虽然,它离我们很远,但是沉闷的声音丝毫不能掩饰它宏大的气势。

  师:你真是个懂得“用心”的孩子。

  生:“过了一会,响声……出现了一条白线……”我觉得,这个时候,它虽然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但我能感受得到,那非凡的气势将从这里开始。

  师:(一阵惊喜)你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那样一条白线,的确是大潮初显的身影,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潮初显的宏大气势。   (生齐读。)

  生:“人群又沸腾起来”,也说明,人们看到了大潮,心里万分激动,肯定在议论、惊叹,衬托出大潮的奇特。

  师:你真是太棒了!能抓住对象,体会到了衬托的写法,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读,其他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读。)

  师:同学们,继续阅读,像他们那样去探寻大潮的“奇”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课文,其间,我也迅速地浏览课文内容。)

  生:“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横贯江面”。从“移”字和书上的插图,我发现,这浪潮是慢慢地挪过来,同时在变长,变宽。

  生:“还有横贯江面”一词,一般,江面是无边无际的,在人的肉眼看来,一般较大的,长的波浪还不至于出现在长长的江面上。那么,这条逐渐拉长、变粗的白线,要从江边上延伸出去,长度占据整个江面,我觉得它的奇在于“浪潮长”。

  师:(激动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这个关键词体会(板书:浪潮大),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我觉得这水墙很高(师提示:一丈约3.33米,教室的高度约3.3米,一丈约一层楼。)“两丈多高”,相当于两屋楼房那么高,可见,奇就奇在“浪潮高”。

  师:算得真准!请你将它写在黑板上。

  生:“浪潮越来越近……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从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出浪潮成“一”字排开。我感觉如果我站在江边,它都能将我吞没进去,它的奇就奇在“气势很凶猛。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请你将“气势猛”写在黑板上。

  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句写出了潮来时声音很大。

  师:形容声音的词除了“大”之外,哪个词更为准确?

  生:“高”。

  生:不是,是“声音响” ,像《黄河大合唱》中来势凶猛的大气。潮来时,节奏强,这也是奇。

  师:你的回答精彩极了!请你写上 “声音响”、“节奏强”。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想像齐读本段(师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作者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潮水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读起来如身临其境,如闻其身,如见其景,深受震撼,让我们带着深深的震撼,一起记住这大自然带来的奇特景色吧!

  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生齐答)。


【教学反思】

  本课中,由一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发现了“人群的沸腾”这个侧面描写衬托出了大潮的景色之奇),教学因此而离开了我课前“完美”的预设。于是,师生沿着“奇”这一条简单,清晰明了的线索重新解读文本,建构新的阅读体验。一时间,关于大潮之奇,思绪涌动,万千感奇。课后,我对这堂课的成功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阅读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两方体验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在教学中,学生能感悟到“侧面描写是为衬托大潮之景的奇。”这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好在我对课文内容熟记在心,巧妙的过渡后,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直接循着“奇”,这一简洁而突出的线索,重新解读文本,我也随之迅速的加入到阅读理解的行列之中,预设中的种种期待,随之显现。心中对他们的担心,也就轻松释怀。如果,我漠视了学生这一独特体验,生拉硬拽到我的预设中去,后面的程序将会显得沉重、不清。“钱塘江大潮”也就不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如此“奇”的记忆了。


二、图文并茂,促进理解文本内涵

  目前,只要是公开课,一般都少不了设计精美的CAI课件,那么是不是每堂课就非得用课件不可?是不是一遇上难以理解的文字,就得让课件帮忙排难呢?那么贫困地区的孩子还是不上课了?……若长此下去,学生对课件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强,而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只会越来越差。因此,我认为,课件无须泛滥,对于大部分的常规课来讲,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是最实在的途径。

  文中,“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两丈多高”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通过看图,还不足以形成明确的概念,提示学生用数学换算单位来计算,(一丈约3.33米)再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一层楼约3.3米),就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当浪潮越来越近时,气势如何凶猛?声音如何响亮?通过看图,读文字及学生感悟,教师语言的描述,很自然,“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情景就呈现出来,“气势猛,声音响”这种奇景,就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清晰。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和想像,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文本中朗读,让大潮之奇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激起了对大自然奇景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可见,这样长时间、有目的训练,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涵,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的感悟能力,对成长的孩子终身受益。


【专家点评】

  1、“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也有生成,但绝不能只有“预设”,在生成的过程中,突破“预设”的边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才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从教例中,可以感受到,这个综合素质不高的班级的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课堂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更重要是敢于突破“预设”,引领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

  2、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当有学生牵起了一根线头时,教师便引领学生循着线头,去读书、思考、感悟、体会,使阅读过程式成为潜心读书、交流讨论,发表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交流。这样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使他们深切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从而在自读自悟的层面上又有了一个提升。(朱秀元)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之美──《观潮》教学札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观潮>>教案2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观潮》教学案例
    《观潮》赏析3
    《观潮》赏析2
    课文观潮研讨
    观潮 说课稿
    《观潮》说课稿
    观潮首日,万人争睹钱江潮
    观潮教材分析
    《观潮》翻译
    《观潮》教法指引
    读出层次,品出味道——《观潮》片段…
    观潮原文
    《观潮》赏析
    《观潮》原文及翻译等
    《观潮》说课稿 5
    《观潮》说课稿4
    《观潮》说课稿3
    《观潮》说课稿2
    语文说课稿:《观潮》说课稿
    《观潮》全文翻译
    中秋前后是最佳观潮期 观潮八大危险地…
    观潮》说课设计
    观潮有关资料
    《观潮》练习设计2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 观潮
    <观潮>教学反思
    语文《观潮》教案
    《观潮》练习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3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与点评
    《观潮》综合资料
    《观潮》教学实录2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教案:《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语文观潮教案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观潮》
    观潮教材解读
    《观潮》教学实录
    四年级《观潮》课文
    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 观潮 说课设计 教学资料
    《观潮》
    《观潮》学法导引
    《观潮》基础知识题
    钱塘观潮天下奇
    《观潮》教学设计
    钱江涌潮成因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建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内语段阅读题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伍子胥与钱塘潮的传说
    《观潮》电子教材
    《观潮》课本习题提示
    《观潮》教法指引
    《观潮》课文简析
    《观潮》课文研讨
    《观潮》导读
    《观潮》练习说明
    笔卷江涛,墨泻江潮──《观潮》赏析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文背景知识
    《观潮》素质教育新学案
    海宁潮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典型例析
    《观潮》课外语段阅读题
    观潮诗五首
    《观潮》疑难解析
    《观潮》写法研讨
    作者简介
    《观潮》课文写作特色
    《观潮》字词综合运用
    《观潮》课文结构分析
    《观潮》重难点突破
    钱王射潮的传说
    《观潮》学法指导
    《观潮》参考译文
    《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课标解读
    《观潮》课时训练
    《观潮》同步达纲练习
    浙江钱塘奇观“海宁潮”将申报“世界…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