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去赞美……白杨树:将白杨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主题。以昂扬的调子高声赞美白杨树,结束全文,与开头呼应。最后“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是用词气高昂的祈使句来“高声赞美”白杨,立场鲜明,感情十分炽烈!
16.黄与绿……行驶:这个长句,开头有三个短句——第一个短句写色彩,第二个短句写宽广,第三个短句写平坦。把看到的自然界的特点,笔姿凝炼的反映出来,如见其形。接着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把主观的感觉写出来,再由主观上的感觉反衬高原的广阔,句子参差,对比鲜明,显得特别灵活。宽广的黄土高原逼真地显现在眼前。
17.它的宽大……倒垂了:这句句子,先是正面说,正说不够,再反过来说,修辞上属对比反衬。写上“没有”斜生,从逻辑上讲排除一种不可能性。排除甲,就是加强乙,“没有斜生”到“没有倒垂”,程度加深,排除力量加强,因而反衬力量也就更强,句子表达得更有力量。
18.然而刹那间……叫了一声的:这儿一问一答。这样的设问,使答句词气显得肯定、郑重。一个长句之后一个短句,使短句表达得紧凑有力。答句采用“是……的”句式,完全是为了强调。句子里的“是”借用判断形式表示肯定,加强语气,它并不和后面的“的”组成“的”字结构,而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语气。“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这种排列,从数量上看,是一种递减,而白杨的形象从群象到个别,却逐步清晰高大。数量上的收缩,又是为了放纵,当我们读到“傲然地耸立”的时侯,就有奇峰突起之感。加上恰如其分的比喻,由表及里地显示了白杨的勃勃英姿;再用“恹恹欲睡的情绪”作反衬——所有这些,都突出了使人“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原因。这个句子的主要特点是意思一句句加深,语气一步步高昂(配合朗读更可以显示其特点),作者采用层递手法,着力写白杨顽强向上生长发展;它越是向上生长,越冒风险;越险,它却越向上。“哪怕”句是表示无条件的条件句,采用这种方式,更能体现白杨不讲条件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
19.那也是直挺秀颀的:“也是直挺秀颀的”这是从外表上和白杨作比较说的。我们可以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为这样的转折复句:“虽然楠木的外形和白杨一样,‘也是直挺秀颀的’,可是……”作者把前一分句明写,后一分句却略去不写,让读者去思考,体会蕴含在前一分句中的丰富的含意。作者要表达和强调的正是后一分句的意思。这一意思一方面说明了白杨不但“直挺秀颀”,而且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它“极易生长”、“极常见”、“极普通”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着木材,劳动人民喜爱它。可见“那也是直挺秀颀的”一句,明写两种树的“形似”,暗写两种树的“神异”。写“形似”是为了突出“神异”。这括号中的一句对楠木来说是形褒神贬,明扬实抑,对白杨来说,则是一种侧面烘托,进一步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的性格和精神。另一方面,用“也”这个副词构成“也是直挺秀颀的”句子,说明二者外形虽然相同,内质却迥然有异,表示了对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的有力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