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祖国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学习现代作家袁鹰的一篇文章——《白杨》。(板书:白杨)
2.齐读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①、作者写的是哪儿的白杨?
②、白杨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他仅仅是为了向我们介绍白杨吗?
二、品词析句,理解白杨的品质特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师生交流
预设(一):
师:作者写的是哪儿的白杨呢?
生:作者写的是大戈壁上的白杨。生:写的是新疆大戈壁上的白杨。生:写的是新疆大戈壁铁路两旁的白杨树。
师:知道什么是“戈壁”吗?(蒙古语,沙漠地区的意思)谁能用在书中的句子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
生:读“车窗外……”
师:用一个词概括它该怎么说?生:荒凉、荒无人烟、冷清……
预设(二):
师:长在大戈壁上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呢?认真默读3—12小节。找到最能概括白杨特点的那个词,把它画下来。
生:高大挺秀
师:请说出答案的同学读3—11小节(板书:高、大、直)读了这些小节,我们知道了白杨树又高又大又挺。但是,老师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用“高大挺拔”而用“高大挺秀”来形容白杨树呢?“秀”是什么意思?
生:秀美、秀丽、美丽
师:白杨树大家都见过,它是极其普通的树,它美吗?再读第一节,边读边体会。
生:……
师:白杨树给大戈壁带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希望,作者用“高大挺秀”来形容它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白杨树仅仅是外表秀吗?
生:它还有高贵的品质。
师:读读第12节。说说白杨树还有什么高贵的品质?
(生读书,师板书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这就是白杨树的高贵品格,让我们认真地朗读这一节,把它的高贵品格记在心里。
生:认真读书,试背。
三、激发想象,领会建设者的崇高精神。
师:作者单纯是为了写白杨树吗?自由读最后一节,仔细想想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板书:又……沉思)作者在“沉思”前加上一个“又”字?
生:因为课文前面已写过沉思了。
师:这就叫“前后照应”,请你读读前面带“沉思”的句子。
生:读“一位旅客……”
师:作者写的时候是前后照应,那我们读的时候就要前后联系。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叔叔第一次在想什么。
生:想白杨树。想白杨树的品格。
师:对,他在想白杨树的高贵品格,其实也在想自己。(再背12节)最后,他又在想什么呢?还在想白杨树吗?
生:他在想小白杨树,想他的孩子……
师:对,他在想孩子们能不能也像他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能不能,答案找到了吗?
生:能。读“他看到铁路两旁的……”
师:读到这儿,你认为作者仅仅是为了向我们介绍白杨树吗?还有别的用意吗?
(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是啊,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像“爸爸”这样的“白杨树”,祖国各地也有许多这样的“白杨树”,让我们记住他们的高贵品格,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他们的赞美吧。
1、再次背诵第12节
2、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话。
3.推荐读书。
课后同学们可去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富有文学感召力。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它是著名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一篇好课文。它对于孩子们理想与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
我执教的这一课,个人认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全文的教学设计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抓住了一个很普通的“秀”字,引出“外秀”与“内秀”的话题;抓住了“明线”与“暗线”的交叉,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精讲精练”作了比较好的诠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的切入点找得比较准确。课前三个问题的提出,既是文章的核心和关键,又是学生心中的疑窦,还是解读这篇课文的路标。
2、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整个课堂把主动权交给了所有孩子。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愉悦。
3、读写结合练习,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又顺利地完成了举一反三的“造句”练习。
……
不足之处也还有很多,最关键的一点是在设计写话练习时,要给予学生更充裕的展示时间和空间。另外,在难点的土坡上还要更好的把握好对边疆建设者的崇高精神的体会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