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 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主体思维法,研讨探究法,和拓展练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欣赏过“碧玉妆 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上绿”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张奇崛盘结的梅花图片和一张婀娜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对白杨树的另一种美的赞美,这种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 白杨树的形象打下了基础。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感受 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美、意境美。
2、自读。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勾 画出重要的语句,熟悉课文内容。
3、速读。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归纳 白杨树的美,它的不平凡。让学生整理思路。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作者给文章取题目为“白杨礼赞”,作者为什么要礼赞 白杨树?礼赞是什么意思?
2、文章反复强调: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极普通”和“不平凡”是否矛盾?为什么?
3、作者花较多的笔墨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这与全文礼赞 白杨树有什么关系?这是否远离了主旨?
4、最能体现白杨树特点的是哪个词?(力争上游)那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 白杨树的“力争上游”?
5、“白杨礼赞”所赞的不仅是白杨树,说一说 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课文阅读要立足于文本,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会课文的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与回答、 教师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真正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四)寻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贴切,生动而又富有表现力呢?
请寻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有:
1、表现景美的句子
描写黄土高原的句子。“汽车在望无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望不到边”、“黄绿错综”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黄土高原的特点,“一条大毡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土高原广阔而平坦的形貌。
2、表现神美的句子
描写 白杨树的句子。如:“……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参天耸立”形象写出了白杨树的高大,“不折不挠”生动地写 白杨树的性格特点。
3、揭示象征意义的句子
四个以“难道”开头的排比句。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的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深化了内容。
此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品析用词的传神之处,以及比喻,排比,
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体会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探寻、品味语言美,提高学生的 语文素养。
(五)拓展升华,心灵对话
白杨树是普通的,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 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是什么?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此设计将课内知识延伸,拓展到课外,联系生活学习 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
(六)板书:
茅 盾
生长环境 象 征 农民 外在形象﹜ ————→ ﹛ 哨兵 内在精神 树————→人 精神、意志
板书设计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文章评论 1. 评:苏教 语文八年级下册《 白杨礼赞》说课稿, 2006-05-19 09:45, 陶然 确实不错! 2. 评:苏教 语文八年级下册《 白杨礼赞》说课稿, 2006-05-22 09:29, 过客 好东东 3. 评:苏教 语文八年级下册《 白杨礼赞》说课稿, 2006-05-24 10:39, 海豚 能让学生在多种阅读方式感受美文的确不错更妙的事扩展环节做到学文育人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