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X >> 小石潭记 >> 正文

 

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小石潭记》教学构思

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   ──《小石潭记》教学构思   上海市航华二中 钱志民       从某种意义上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很能反映他的性格和身世遭遇的。《小石潭记》也是如此。在诗情意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寄情山水、纵情游览然而忧伤之情终不得排遣的文人形象。可以说,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木、石都带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印记。因而,不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与之碰撞、对话,是很难真正领略他的山水游记中深厚的美学底蕴的。

  以下就是我以这一鉴赏理念完成的教学构思。


一、课外自读

  1、探究作者身世了解作品写作背景:

    关于作品的写作背景,课文下面有一段一百多字的概括介绍,但对柳宗元的才华、抱负以及政治上的作为和遭受打击后的怨愤却没有作具体介绍。让学生在课外对以上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寄情山水的初衷,领略作品凄清幽美的意境,感悟作品中突如其来的凄凉忧伤之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和他的山水游记》,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人物形象。

  2、自主感知课文指点阅读方法:

    为了避免文言文教学中逐字逐句串讲的弊端,提高古典诗文的教学效率,我一贯注重对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手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主阅读,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重在把握文意,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一感受。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我也贯彻了这一要求。同时,为了落实单元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和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我要求学生按课文后“方法技能”中关于写景类游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圈划,并把这一阅读方法简洁地归纳为“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既便于学生操作和领会,又强调了作品中景与情的密切关系,为深入理解作品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读

  1、激情导入,营造课堂氛围:

    设计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是为了营造一个与作品情境和作者情感相吻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跨越时空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我的课堂导入全文如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散文家、诗人柳宗元的写景类游记《小石潭记》。我们知道,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山水游记在他的散文中成就最高。不过,读者们往往在那些清新秀美的山水游记中读到一种刻骨铭心的幽愤和悲伤。忧愤从何而来?这成了读者们心头的疑问。为了真正读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我们有必要对他的身世遭遇作一番探究。前些天老师布置了探究型作业《柳宗元的身世遭遇和他的山水游记》,现在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小论文。

    学生小论文交流(略)

    贬谪永州,十年磨难,十年孤独,十年忧伤。才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这就是柳宗元的悲哀。那么,亲近山水,与大自然对话,便成了柳宗元排遣内心忧愤和哀伤的无奈选择。荒远地区奇特的自然风景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于是,在我们祖国的文学史上就有了那些精美绝伦的山水游记。柳宗元个人是不幸的,但中国的文学史却因其不幸而留下了一份瑰丽的遗产。现在,就让我们与柳宗元同行,去欣赏他笔下的山水风光,去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吧!

  2、倾情范读,整体感知作品魅力:

    《小石潭记》不仅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意,而且它的语言,恰如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因此,教师如能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地进行范读,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领略作品文字的音韵美,而且还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山水游记的阅读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3、合作学习,突破语言障碍:

    学生在自读中已经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了文字疏通,课堂上如果再逐字逐句串讲就显得效率低下且又有碍于作品的整体阅读,因此,我精选了一些文言字词基础训练题,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当堂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用比串讲少得多的时间,完成了文言字词的学习任务。


【附:文言文字词基础训练题】《小石潭记》基础知识练习   1、注意加粗字的发音,反复诵读这些句子:

   ⑴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⑶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⑷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⑸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⑹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⑺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⑻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不同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以其境过清(   )

    不可知其源  (   )  卷石底以出(   )

    全石以为底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粗词的含义:

   ⑴ 心乐之

   ⑵ 凄神寒骨

   ⑶ 斗折蛇行

   ⑷ 犬牙差互

  4、散读课文,体验幽美意境:

    经过合作学习与交流,横亘在学生面前的语言障碍已被基本消除,我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努力想象自己与柳宗元一起来到小石潭,尽情欣赏眼前的美景,用心体验作者游览时所流露的情感及其变化。

  5、理清游踪,明确作者的观察对象:

    在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后,开始进入游记阅读的具体分析。我将预习中所提示的阅读方法“寻游者踪迹,赏石潭奇景,读作者心语”书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就前两项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抽学生答题。

  6、把握景物特点,领略景中意趣:

    通过诵读和分析交流,学生已经把握了柳宗元的观察视角并初步能以作者的眼光来欣赏景物了,因此,我让学生按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为序,逐段朗读、品味,并分别概括小石潭的景色特点。在交流中,特别要引导学生体会小石潭整体的构图美和潭水的清澈、景观的幽深和寂静以及静中有动、动静交互的特点。

  7、读景中情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以作品中作者流露的情感印记为线索,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际,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应当说是水到渠成的事。重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此前的探究所得,就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感受的产生原因,作一番交流。作为思维训练,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让学生讨论并理解小石潭幽美独特的风光、寂寥无人的环境和往来翕忽的游鱼,与作者的身世遭际、性格和心绪之间的某种联系,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心灵世界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当然,这可以点到为止。

  8、与作者对话,激发人物研究兴趣:

    《小石潭记》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审美享受,它还展现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才华和人格魅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的心已经与柳宗元靠近,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同游者之一,那么,在柳宗元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而忧伤之情终不得排遣之际,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际、文学才华和政治上的作为等史实,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进行或儒或道或释等五花八门的劝慰,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课外进一步去探究这一人物。

  9、教学总结,强化单元学习重点:

   ⑴ 梳理并归纳游记的特点和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

   ⑵ 肯定和表扬在完成自读与探究型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并重申这两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附:课堂教学板书】 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寻游踪  赏奇景    读心语

   发现   潭貌 潭底  清幽  心乐之

   近观  鱼 日光 鱼影 空灵  似与游者相乐

   远望   源流 岸势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四顾 离去 周围景观和气氛 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课后复读

  1、难句回讲:

    通过课外自读,课堂合作学习与交流,文言作品的语言障碍被基本扫除,但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将作品中文言文的某些特殊句式和文言词的特殊用法作为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教师就某些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回讲和解说。使文言文的基础训练落到实处。

  2、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百密一疏,因此,要给学生留出一些质疑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思维的火花。

  3、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在正确诵读的基础上,根据游记的特点背诵作品,在背诵中培养语感并加深对游记特点的理解。


【结束语】

  《小石潭记》的教学构思,力图屏弃重“言”轻“文”的功利倾向,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操作上,突破串讲的模式,通过自主探究、互动合作、诵读感悟和整体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与经典对话,与真、善、美同行。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小石潭记》教学构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黄山小记
    《小石潭记》课文翻译
    《小石潭记》资料
    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小石潭…
    《小石潭记》中心思想
    《小石潭记》重难点讲解
    《小石潭记》结构分析
    《小石潭记》写作特点
    《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写作借鉴
    《小石潭记》写法研讨
    《小石潭记》赏析
    《小石潭记》课文评点
    《小石潭记》课文背景知识
    《小石潭记》美点寻踪
    洁净有力 精妙细腻──聚焦《小石潭…
    游记佳作 景美情美──赏析《小石潭…
    异曲不同工 风格有迥异──比较《小…
    《小石潭记》的景与情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柳宗元诗文作品分类
    《小石潭记》课文鉴赏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
    《小石潭记》课文题解
    《小石潭记》整体把握
    《小石潭记》探究活动
    扩写《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问题研究
    《小石潭记》研讨与练习说明
    《小石潭记》教学建议
    《小石潭记》有关资料
    《小石潭记》参考图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人与文
    《小石潭记》学法指导
    《小石潭记》素质教育新学案
    《小石潭记》赏析
    《小石潭记》写作背景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流程及反思
    《小石潭记》生字注音
    《小石潭记》形似字辨析
    《小石潭记》多音字辨析
    《小石潭记》通假字
    《小石潭记》解词
    《小石潭记》多义词辨析
    《小石潭记》字词活用
    《小石潭记》难句试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
    石涧记
    柳宗元的散文
    《小石潭记》电子教材
    让评价唤醒激励学生思维
    《小石潭记》问题探究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习题精选
    《小石潭记》同步轻松练习
    《小石潭记》同步达纲练习
    《小石潭记》优化测控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情由景生,一切情语皆情语──《小石…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随想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杂谈
    重读《小石潭记》有感
    《小石潭记》教学难点探析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用图片辅助学习
    《小石潭记》教学有感
    设疑质问和表情朗读的有机融合──《…
    “走进”小石潭──我教《小石潭记》
    因人设法,因文施教──《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课堂上的跟嘴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