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X >> 小石潭记 >> 正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回民中学 牛德源     【教学目的】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四、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  寂寥  摇缀  隶  怆


五、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

   ①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 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①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① 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①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判断: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 似与游者相乐。(  )

   ④ 天涯若比邻。(  )


〖课堂练习〗

  1、读,背。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

   ① 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 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

   ①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 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文中的写景短句。


三、精读课文,巩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四、总结全文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石潭记,柳宗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黄山小记
    《小石潭记》课文翻译
    《小石潭记》资料
    察其微,状其物,传其神──《小石潭…
    《小石潭记》中心思想
    《小石潭记》重难点讲解
    《小石潭记》结构分析
    《小石潭记》写作特点
    《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写作借鉴
    《小石潭记》写法研讨
    《小石潭记》赏析
    《小石潭记》课文评点
    《小石潭记》课文背景知识
    《小石潭记》美点寻踪
    洁净有力 精妙细腻──聚焦《小石潭…
    游记佳作 景美情美──赏析《小石潭…
    异曲不同工 风格有迥异──比较《小…
    《小石潭记》的景与情
    写山水游记的高手柳宗元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柳宗元诗文作品分类
    《小石潭记》课文鉴赏
    《小石潭记》文言知识
    《小石潭记》课文题解
    《小石潭记》整体把握
    《小石潭记》探究活动
    扩写《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问题研究
    《小石潭记》研讨与练习说明
    《小石潭记》教学建议
    《小石潭记》有关资料
    《小石潭记》参考图片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柳宗元的人与文
    《小石潭记》学法指导
    《小石潭记》素质教育新学案
    《小石潭记》赏析
    《小石潭记》写作背景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流程及反思
    《小石潭记》生字注音
    《小石潭记》形似字辨析
    《小石潭记》多音字辨析
    《小石潭记》通假字
    《小石潭记》解词
    《小石潭记》多义词辨析
    《小石潭记》字词活用
    《小石潭记》难句试译
    始得西山宴游记
    石涧记
    柳宗元的散文
    《小石潭记》电子教材
    让评价唤醒激励学生思维
    《小石潭记》问题探究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小石潭记》习题精选
    《小石潭记》同步轻松练习
    《小石潭记》同步达纲练习
    《小石潭记》优化测控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课堂实录
    情由景生,一切情语皆情语──《小石…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随想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杂谈
    重读《小石潭记》有感
    《小石潭记》教学难点探析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小石潭记》教学:用图片辅助学习
    《小石潭记》教学有感
    设疑质问和表情朗读的有机融合──《…
    “走进”小石潭──我教《小石潭记》
    因人设法,因文施教──《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课堂上的跟嘴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