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推敲》教学设计

 

  (二)、对推敲一词的感悟理解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理解“推敲”的内涵,让学生学会推敲。我们注意到贾老师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这样的步骤:

  1、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推敲”的故事;

  2、依托文本,让学生理解“推敲”的内涵;

  3、超越文本,让学生实践“推敲”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真正学会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条清缕晰。因此,在让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推’与‘敲’的比较,理由有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推敲;而让学生掌握推敲的方法则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如“我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我在冰箱里找东西”、“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这些病句的修改来完成的。这一过程,学生从理解到实践,不但“懂了”,而且“会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方法得到了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从《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深刻领悟,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教材教学价值的敏锐捕捉,对学生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又不盲从时尚;依托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对规律的尊重,对传统的继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多一点天然,少一点雕琢。如果我们的课堂仅仅靠后期工艺的修饰和装点,那将是我们语文教育的莫大悲哀!

 新华社伦敦2月10日电(记者黄堃) 世界末日的传言每过一段时期就会出现,但最终都如肥皂泡一般破灭。目前,2012年人类将迎来世界末日的传言又不时出现,好莱坞灾难片《2012》编排的一些所谓“科学根据”甚至让部分人对传言信以为真。英国著名天文学家乔斯琳·贝尔·伯内尔10日晚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演讲,对这些“科学根据”逐一进行了批驳。

  伯内尔当天演讲的题目是“2012世界末日?与此相关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恐惧”。她说,这一传言的所谓“科学根据”都经不起推敲。比如电影《2012》中出现的各大行星连成一线现象,首先这种现象根本不会在2012年出现,下一次多个行星排成一线的时间将会在2040年;其次就算出现这种天文现象,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因为其他行星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加在一起,与太阳和月亮的相比仍然微乎其微,对地球影响极小。

  又如太阳活动会在2012年出现异常这一“科学根据”,伯内尔说,人们早就知道太阳具有11年的活动周期,过去的太阳活动起伏对地球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而最新研究显示,太阳目前所处的活跃期峰值与过去相比还不算高。至于以几十万年为周期的地球磁极可能再次出现倒转,也没有必要担忧,拥有漫长生存历史的人类过去也经历过这样的地磁倒转,并未因此灭绝。

  伯内尔说,这些所谓“科学根据”中,唯一稍有现实威胁的就是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但2012末日论者经常提及的名为尼比鲁(Nibiru)的行星是虚构的,根本无法从天文学上加以证实。天文学界一直在密切观测各种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而现有技术已可以将威胁地球的小行星等天体推离轨道。

  她最后总结说,一些人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不顾科学事实而散布2012末日传言,电影制片商等则趁机从中获利,而许多对科学不太了解的人相信传言并感到害怕,“这说明我们在科学传播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伯内尔现为牛津大学访问教授,她在1967年还是学生的时候发现了脉冲星,但后来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却是她的导师,引发一段引起巨大争议的学术界公案。伯内尔当天在皇家学会发表的是法拉第奖获奖演讲。法拉第奖是皇家学会以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的名字设立的奖项,专门表彰在向大众传播科学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推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推敲》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