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
: |
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6、映示韩愈说的话。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三、作业设计 : 1、填空。 1)诗中( , )中的()用得不恰当,改用()更恰当些,因为( )
2、后来人们把在()和()时()叫做“推敲” 。
3、课文讲了( )的故事,表现了( )精神。 |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2、指名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2、齐读第八自然段。
学生完成作业
|
感悟“推敲”的益处。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认识了韩愈,让“推敲”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是推敲,其实人们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讲将“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情节富有变化而又非常生动,文章的语言优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细节非常感人,如表现贾岛的如痴如醉地创作时,抓住了“吟哦”、“比比划划”、“闯进”等动词,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课后习题也有此要求。
养成“推敲”习惯。课文最后写道:“后来,人们就把在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教学本文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感悟到“推敲”的好处和讲讲“推敲”故事,还应让他们养成“推敲”的习惯。教学突破了这三处,教学目标便达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