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 李烨敏 《孔雀东南飞》我执教不止一次,每教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下面谈谈我执教《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诗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一是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特点,二是学习领会古代诗歌反映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作品中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三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经》、《楚辞》、《乐府诗》、五言诗的发展概况和线索。《孔雀东南飞》既是诗歌,也是文言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既要对学生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在知识训练过程中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我执教这篇课文,拟用用两课时。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教学目的:一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曲折的情节以及生动朴实的人物对话塑造人物的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是学习本诗所使用的铺张、比兴的修辞方式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三是使学生认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第二课时的教学难点:挖掘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开拓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说教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教师对人物的处理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同记叙文教学一样,从前到后分段讲解,逐层归纳,最后显露出人物的全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总体印象,到文中找到依据。二是由教师作概括的描述性的解说,让学生根据文中带提示性的语言,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前者就是分析,后者就是综合。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局限性,在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材料零散,而冲淡对人物的整体认识,在综合的过程中又因为过于抽象,而使人物缺乏形象感。为了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刘兰芝等四个人物的典型形象,必须将每个教学进程的每个层面设计成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再将这几个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顺序,让学生边朗读,边查书,边讨论,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整理的问题重点部分进行有机的组合,便能揭示了人物整体形象。接着根据人物形象,再进一步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是,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结归纳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可以把教材处理得更深刻透彻又恰当得体。用演绎归纳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节课必然选择导读式、点拨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学生的深入思考、积极讨论为主,教师的精心指导、简要提示为辅。其好处是充分展开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怎样导入新课?我考虑到本文反映的是刘焦二人的爱情悲剧,学生比较有兴趣,所以一开始导入新课,我由爱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的话题引出《孔雀东南飞》课题,这样能拉进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讨论做好了铺垫。
二、新课教授
刘兰芝是这篇课文最光辉灿烂的一个形象,所以我重点设计了八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其余几个人则简略分析,再则着重分析这首诗的创作方法,然后归纳总结。
我设计的主要问题有:
刘兰芝既然不愿离开焦仲卿,为什么还要自请遣归?
既然自请遣归,为什么离别前还要“严妆”?
刘兰芝是焦母逼迫遣归的,为什么还要向焦母告别?
刘兰芝深爱焦仲卿,为什么还要允婚另嫁?
迎亲一段是如何来写的?
焦仲卿的形象和刘兰芝相比有何异同?
怎样认识焦母这个人物?
怎样认识刘兄这个人物?
三、点拨导练
我设计了两个题:第一题让学生养成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习惯,让学生把知识串成线,善于比较。第二题是上了层次,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创设情境作文,培养想象能力,此题有难度。
【说学法】
《孔雀东南飞》是诗歌,我努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学生朗读时节奏、重音都要到位,要求学生朗读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感情要自然。同时在这节课中着重教给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心理、外貌分析人物的性格,培养阅读精典文章的能力。另外我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提问学生采取“分层优化、同步推进”的方法,即对“后进生”提问要简单、难度要小,而对“尖子生”提问要上层次,难度较大。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属于第二课时,我要重点分析人物性格及悲剧所产生的时代根源。我画了两个圆,分别代表正反两个方面,即正面的歌颂和反面的揭露。两圆相交表明双方矛盾冲突、交锋。因封建势力强大,造成了刘焦两人的爱情悲剧,同时我认为焦母和刘兄也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是人性的悲剧,本诗重点在于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在双方冲突中展开情节,在人物对话中描写人物,运用了赋、比、兴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个板书容纳了本节课所有关键内容,简明、醒目。
我始终信奉一句名言:“授人以鱼,只供一日之需;授人以渔,则得终身受用。”我通过教学过程对此身体力行。努力通过点拨,使学生得到钻研教材的有效方法。尽管我要达到这个境界尚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也知道,教师教的每节课都有一段需要逾越的旅程,不断的逾越将使我早日达到理想的境界。同时,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逾越的过程,教师则是学生逾越的引路者和学生逾越欲望的点燃者。这样在学生主动完成一个个新旧知识问题的逾越中也就完成了一次次精神的超越。我希望能当这样一个优秀的引路者和点燃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