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中理解本课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读出词的韵味来。
2.感悟词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重点:
读出词的韵味,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
教学难点:
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
教学策略:
联系注释理解词句,进入情境充分想象,语言激情熏染诗意,分层诵读读出韵味。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音乐,背景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背景引题,激活阅读期待
同学们,有一个人,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他却是清代第一词人;他有一首词,虽然只有区区三十六字,却被誉为古今思乡诗词中的经典。这是怎样的一首词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相思》,一起享受经典!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1.初步会文。
⑴学生一字一顿地读《长相思》这首词。要求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字念准。
⑵学生尽量用最快的速度读词,促使读流利。
⑶学生试着读出古诗词的韵味,呈现原有学情。
2.教师范读,学生谈听老师的朗读后得到的印象。追溯读出古诗词韵味的基本方法:了解背景,理解词意。
3.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插图和注解尝试理解文本。
三、研读内蕴,走进诗韵内核
1.何处:初步感受征途之艰
作者身在何处?品词的上阙,感受征途不易,读中体会不易。
2.何声:对比感受故园之美
我们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那里有怎样的声音呢?学生默读全词,找出字里行间的声音来。
这里有征途上的声音和故园里的声音,学生充分感受后,便能悟到作者心里的声音“聒”。
3.何心:质疑追问情归何处
作者身在征途,心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解决为何不回,走进词人两难的心境,走进词的新境界,读出作者的心声来。
四、拓展视野,走向自主语文
纳兰性德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的词既婉约自然又大气磅礴,想更多地了解纳兰性德,请读《纳兰词》,想读懂《纳兰词》,请更多地了解纳兰性德的瑰丽人生!
《长相思》课堂教学反思
回顾到羊亭小学送课的经过,梳理了一下课堂,做反思如下:
优点:
一、脉络清晰,层层深入
首先要求学生将诗句读得字正腔圆,弄懂几个较为简单的字意,让学生先读懂字面意思,谈谈粗浅的感受,把词读好。在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后,便用深层次的问题来引导学再读:作者为何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这次解读,旨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细细品读,将作者的情感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身在哪里?心又在哪里?这一个有一个问题逐渐引导这学生走进纳兰性德,走近他的内心世界。接着,让学生配乐想象: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怆》并深沉、深情地范读)。
二、移情入境,真切感悟
诗歌的赏析在小学阶段是有难度的,要让学生理解一位古人更是难上加难。在充分的解读的诗歌以后,王老师让学生配乐想象: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这时学生仿佛就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为理解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打下了基础。最后王老师还让学生代替他的家人来询问作者:“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其实这也正是学生要问的问题,正是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这种一问一答,角色上的转换,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某种含义。
缺点:
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再优美,调控还应再自如。
改进措施:
1、多学习名师课堂实录。
2、多进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