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长相思 >> 正文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七律 长征)齐读课题。

2、什么是“七律”?

3、“长征”怎样理解?课前已经预习了,谁能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生说)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

4、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实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度赤水,翻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纵横11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时毛泽东主席回首长征途中的感人场面,心中无限感慨,提笔写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使知识更具体,让学生对长征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红军的脚步走进长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生读。(注意正音,做到声音洪亮,读得流畅)

3、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等几方面读出诗的韵律。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反复朗读诗歌。

(要求快慢有致,抑扬顿挫)

过渡: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诗句读懂了吗?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阅读,为下一步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三、再读诗句,初步理解

1、默读全诗,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全班交流。(教师巡视)

2、质疑、解疑(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涉及到理解全文的问题,教师可先板书在黑板上,相机处理。)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以学生为主,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逶迤”,引导生说出: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诗中指五岭山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引导体会是翻腾的细小波浪便可。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诗中指乌蒙山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只等闲”(这个词不好理解,而且在古诗中常出现,因此可做重点强调。)

板书:只等闲

字典里有三种解释,你认为在这里应该是哪个意思?(课件出示)①平常;②无端,平白地;③随随便便,轻易。

(课件出示)  

等闲:平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

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许光达

于谦把烈火焚烧当成平平常常的事,许光达把粉身碎骨当成平平常常的事。那么,在诗中红军把什么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呢?

生:远征难、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横、岷山千里雪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有些时候一个词就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去体验这种情感,让他们受到熏陶、感染,对诗句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3、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四、领略诗境,体会情感

过渡: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可是在红军看来却是“只等闲”却是“不怕远征难”。现在,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出诗句,写出体会。

找生说。(随机点评)

过渡:看来,诗中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现在,我们来细细品味。

1、(出示课件)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体会逶迤、磅礴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联系诗句和自己的了解说一说,五岭是一座怎样的岭?(连绵不绝)

师:这五岭即五座山岭,跨越千里,纵横四省。

那乌蒙山又是一座怎样的山?(高大险峻)

师: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多有深谷。谚语中有“地无三里平”之说。

(1)指导朗读。读出连绵、险峻。(找生读)

(2)试想,红军在翻越这样崇山峻岭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生说)

透过这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

生回答(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服、英勇无畏等)

师: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过渡:面对山,红军不怕,面对水,红军更是无所畏惧。

2、(出示课件)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铁锁寒。

师:这两句写的是长征途中两场著名的战斗,这一“寒”一“暖”怎样理解?谁能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简单说说渡金沙江这场战斗?板书(金沙江)

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这场战斗?

师:没费一枪一弹就过了江,取得了胜利,心情怎样?(高兴)对,这就是——“暖”。读出你的高兴来(生读)。

巧渡金沙江,正值五月,我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再读(生读)。

这就是“暖”,一个暖字,不但道出了江水拍岸给人的暖意,更写出了红军高兴喜悦的心情。可惜这样的战斗实在是太少了。

出示课件(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说,教师可做补充)

看看下湍急的河水,如果让你走在上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谈

师:你此时的感受,用诗中的哪一个字概括最合适?(寒)对,这就是“寒”。读一读,读出寒意。(找生读)

师:面对如此天险,蒋介石派重兵把守,前有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后有几十万追兵马上赶到,我们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请看录像(播放录像)

师: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这样的战斗用诗中那一个字形容最贴切?(生:寒)。看完这场战斗,我们对“寒”有了更深的了解,再读这一句诗(指导读)

师:金沙江智取,泸定恶战,这一暖一寒是当时红军心情的真实写照,你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

(练读,指名读)

3、师:我们的红军队伍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此时又在翻越岷山,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岷山海拔4000多米,连鸟都飞不过去,风雪交加,气候恶劣,不知有多少战士长眠在这茫茫的大雪山中。

可我们的红军却说“更喜”,(板书“喜”),喜从何来?

生:自由说

师:是呀!翻越了岷山,就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在望,能不高兴吗?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带着喜悦的、激动的心情再读。

设计意图:以“不怕远征难”为主线,呼唤情感,唤醒感知,给学生以教育。课堂中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把学生领进那个战争年代,在现当时情景,加深了学生对“难”但“不怕难”的感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材料补充,学生的情感思维被激活了,受到了情感的启迪,思想的启迪。

五、回归全文,升华主题

过渡:我们的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几座山吗?仅仅遇到这几处困难吗?

明确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到红军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

1、了解诗句写法

师:这一句是总写,五岭、乌蒙是山的代表,金沙江、大渡河是水的代表。其实,红军在长征途中,还遇到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每天天上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这样的困难,在红军战士眼里却是“万水千山——只等闲”。通过学习,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坚强、乐观、大无畏)

2、回归读: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全诗、齐背全诗。

3、总结:回顾长征,毛泽东主席激情澎湃;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已被岁月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是永恒的。98年的抗洪抢险是长征精神的体现;去年在四川抗震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们,也是长征精神的体现,让我们铭记《长征》。(课件播放歌曲)同学们,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对长征有了更深更远的认识。

设计意图:读出问题,读出感情,读出精神,当今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这一设计,在帮学生梳理诗的结构过程中,巧妙的渗透了长征精神。看似简单一笔,却体现了语文即生活,语文与时俱进。

六、延伸拓展,补充阅读

1、写下学习《长征》后的感受。

2、课下阅读《地球的红飘带》。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长相思》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长相思》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随笔
    《嫦娥》教学设计
    教学古诗《嫦娥》一得
    《 长 相 思 》 教 学 设 计
    《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于永正——《长相思》教学实录
    《长相思》教学艺术赏析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实录
    《每天四问》之感想
    《长相思》教学实录及点评
    《长相思》 教学设计
    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和…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送课活动:《长相思》课堂教学设计及…
    大学语文(第4版)最新版-全国各类民人…
    新型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代序…
    自考教材《大学语文》目录
    《走出象牙塔》简介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育是没有用的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节选)
    怎样写读后感
    教育的批评艺术
    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怎样对待上课随便说话的同学
    《梅花魂》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言
    《鲸》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实录
    《长相思》教学后感
    《长相思》教学实录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长相思》有感
    教学《长相思》及反思
    李白《长相思》诗歌鉴赏
    以《长相思》为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体…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分析
    对农村初中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
    《长相思》教我解读诗歌教学
    《大学物理》目 录
    大学语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