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调派/调理 积攒/人头攒动 诘问/攻讦 锒铛/不稂不莠
B.寒颤/颤动 落款/丢三落四 瞩目/属意 冰锥/椎心泣血
C.中肯/中听 慰藉/声名狼藉 嗫嚅/蹑踪 缱绻/卷土重来
D.行伍/道行 曾祖/曾经沧海 缉拿/揖让 撞击/人影幢幢
2.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C.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3.(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不超过40个字)(4分)
(2)根据这两幅画的寓意,请你把“裁员”“减薪”两个词恰当的填入下面横线处。(1分)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 ,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 。(注:新浪博客无法发漫画,故略)
4.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补写文段中空缺处,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
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
那该做没有做的,逐日侵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
在这湖山之间,我们只有一条窄路可以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那压在心上的重负,就是——进入文字的领域里,或者去读,或者去写,才能和“生命”取得些许的平衡。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昊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参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会曰: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孕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厉清节 厉:通“砺”,磨炼
B.滂执公仪诣蕃 执: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 署:代理,暂任
D.滂死则祸塞 塞:消弭,平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3分)
②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4分)
③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参北疲: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①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不知什么原因,这座城市在冬天常有大雾。城市因为有了雾,会即刻实在地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着,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②我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步行着上了路,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庆幸我对这走的选择,大雾引我走进了一个自由王国,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这气派使我的行走不再有长征一般的艰辛。
③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像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宇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雾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④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⑤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他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是两条腿的僵硬和平衡;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舞起双手倒着一阵走,正着一阵走,侧着一阵走。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到了我自己。
⑥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于是你和我不得不继续古怪着自己擦身而过,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⑦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⑧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只因为我们都在大雾里放肆地走过。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⑨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叠壹查型煎丕县盎墓?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⑩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原文有删改)
11.文章开头从大雾对城市与人的影响写起,有什么作用?(5分)
12.请多角度赏析第⑤段的表达特色。(6分)
13.文中问:“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得意忘形”的含义及其意义所在。(6分)
14.文章题为“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但大量描写的是“我”的得意忘形,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当下长篇创作的“有”和“无”
文艺创作政策环境的空前宽松,给文学创作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而长篇小说的创作,更像一条刚直而妩媚的山脉,从文学的海洋里拔地隆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遗憾的是,在这条整齐的文学风景带上,缺乏众望所归的巅峰之作。写现实的,我们没有看到《平凡的世界》那样的震撼;写历史的,我们没有看到《白鹿原》那样的厚重;写民族的,我们没有看到《尘埃落定》那样的深沉。
当下长篇作品题材广阔,现实的、历史的、民族的、军事的、环保的、航天的、职场的,涉猎甚广。题材广度的开拓。使得长篇小说的创作繁花似锦,斑斓多彩。探索广度的开拓使得小说家对文本的记叙,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表达模式。但是在阅读之后,我们总感到,洋洋洒洒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实际上外强中干,弱不禁风。
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深刻性,都为文学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少长篇作品也在现实和历史的描摹与回望里显得质地优良。或风吹人生,温暖生命;或雨润年华,鼓舞斗志。遗憾的是,有不少小说没有文学的艺术美感,没有文学的精神美感。或以审丑为美,丑化现实;或以恶俗为乐,躲避崇高。
有位华裔作家曾说过一句话,他认为中国目前的小说家不具备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这话不无道理。
我们常说,作品要上来,生活要下去,可是,我们的小说家有几个人真正地下去了?他们往往会在不清楚自己文学生活的家底时,就急于表现,急于出名,急于获利。经济大潮的冲击,喧嚣的社会,也让他们变得浮躁消沉,一些因匆忙而留下的缺陷总是像阴影一样缠绕着他们,读者怎么能够在这样的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享受呢?
我们读格拉斯的《铁皮鼓》、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文本结构的精巧设置,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妙处理,对叙述节奏的控制,他们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总是让我们震撼。再有,语言是整个文学作品最闪光最有魅力的所在,而我们有些小说家不是把语言当作歌去唱,而是当作砖去码,不能深得语言魅力的精髓。
当下的文学批评越来越忽视文本细读,越来越迷恋庸俗社会学,具有市侩化倾向,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也使虚荣的小说家们躺在廉价的温床上沾沾自喜。文坛一团和气。用鲁迅的话说,看似平静。实则了无生气。
艺术有刻度和准星,却没有终点和顶峰。只要艺术没有止境,长篇创作就应该是永远在爬坡,从一个高度达到另一个高度。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为当下文学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开拓题材广度,小说家将会创作出众望所归的经典之作。
B.作者对外国作品大加赞赏,既是肯定外国小说家的才情,同时也批评了部分小说家忽视文本,把语言当作砖去码的现象o
C.引用鲁迅的话意在说明,当下长篇小说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文学的发展没有生机和活力。
D.有的小说家不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美,而是展示生活中的丑,把审丑当作艺术的标准去追求。
16.作者认为当下长篇创作整体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7.根据文意,小说家应该如何去“爬坡”才能创作出“伟大小说”?(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刘叔雅
刘叔雅是民初学术界的知名之士。关于他的情况,有张文勋为他作的传,要点是这几项:一是年轻时候有革命朝气。在安庆读书时,得到陈独秀的赏识,18岁入同盟会;东渡日本即师事章太炎;辛亥革命后回国,在上海创办《民立报》。二是二十几岁到北京大学任教,用了不少力量治旧学,写成《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等,受到许多专家推重。三是抗战以后到云南,思想消沉,生活颓废,直到解放以后才回到正路。
三十年代初,他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在北京大学兼课,讲六朝文,我听过一年。他的大名。我早有所知。这少半是来自读他的著作,其中有《进化与人生》、《进化论讲话》等译作和介绍叔本华等哲学著作的文章。大名的多半是来自他的不畏权势。一九二八年,他任安徽大学校长,因为学潮触怒了老蒋。蒋召见他,说了既无理又无礼的话,据说他竞伸出手指指着蒋说:“你就是新军阀!”蒋大怒,要枪毙他。幸而有蔡元培先生等全力为他解释,说他有精神不正常的老病,才以立即免职了事。不论什么时代,像这样常人会视为疯子的总是稀有的。
他偏于消瘦,面黑,一点没有出头露角的神气。上课坐着,讲书,总像是沉思,自言自语。现在还有印象的是一次讲木玄虚《海赋》,多从声音的性质和作用方面发挥,当时觉得确是看得深,说得透。
抗战时期,他在西南联大任教,仍然表现怪异。上课时讲到得意处,他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中的精义,不理会下课铃响,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一次跑警报,一位新文学作家,早已很有名,也在联大任教,急着向某个方向走,他看见,正言厉色地说:“我跑,因为我炸死了,就不再有人讲《庄子》。可是该死的,你干嘛跑!”那位作家尊重他是前辈,没还言,“桃之天天”了。再是不只一次,他讲书,吴宓①也去听,坐在教室内最后一排。他仍是闭目讲,讲到自己认为独到的体会时。总是抬头张目向后排看,问道:“雨僧兄以为何如?”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答:“高见甚是。”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他反对标点,又坚持用文言古句,无古文根底者,阅读困难,有人劝他即使不用现行的标点符号,也应该用圈点分句,便于理解。他说,既读不通,何必读呢?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散伙,各自回各自的老窝,他因为已经不在联大,就没有跟回来。十几年之后,他就真正凋谢了。
【注】①吴宓,(1894,--1978):字雨僧、雨生,著名文学家。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课不理会下课铃响,跑警报正言厉色地训斥同事,都是刘叔雅言行怪异的表现。
B.对抗权势却只能以“精神不正常”才幸免于难,结果刘叔雅到云南后思想消沉,生活颓废,最终真正凋谢了。
C.不畏权势无论哪个时代都少见,而且会被常人看作疯子,那么屈服权势则会普遍存在,这样的常人“常情”令人深思。
D.作者取例典型,叙写形神毕肖,吴宓应答的恭敬和对魏晋人物的联想,侧面烘托了刘叔雅的独特形象,也表达了作者敬慕之情。
16.刘叔雅在学术研究上颇有建树。请分条概述他的学术才能。(6分)
17.请分析刘叔雅诸多怪异表现产生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18.人生在世,有成功有失败。一切机遇会来,一切波折会走,一切都会过去,好在还有下一次:下一 次参与,下一次拼搏,下一次轮回,人生下一步,人生下一站……快慢交替,强弱换位,胜败逆转之事古今中外难计其数。下一次就是新的起点,拐弯处就见太阳……
请以“还有下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附加题(选考历史)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成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1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6处)。(6分)
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 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20.这是一个以淝水之战为背景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郗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21.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郗超这一形象?(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青梅煮酒”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堪称经典的情节。在饮酒谈天这貌似舒缓的气氛中,曹操、刘备两位当世豪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较量。
B.《边城》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翠翠与傩送兄弟的爱情纠葛,暗线是翠翠父母的爱情悲剧。
C.在死气沉沉的高公馆,觉慧、觉民代表的是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封建的叛逆力量。小说《家》正是通过他们来表现和赞颂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的。
D.为替父还债,查理被迫选择了去印度经商。临行前,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他作为盘缠,查理则把嵌有亡父肖像的镶金梳妆匣作为定情物送给她。
E.《雷雨》中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独具匠心:有通过作品命名的方式呈现的,也有通过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还有通过人物行为、性格方式呈现的。
23.简答题(10分)
(1)根据要求,写出《红楼梦》中的相关人物。(5分)
①下列诗文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A.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B.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C.偶因济村妇,巧得遇贵人。
②下列诗文对应的作者分别是:
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E.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
A( ) B( ) C( ) D(.) E( )
(2)七斤是鲁迅小说《风波》中的一个农民形象。简析这个形象及其典型意义。(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国家在开发、发展之初没有很好地保护原住民的语言文化,可当意识到必须很好地加以保护而再来补救时却为时已晚。我国西部地区语言丰富,几乎每个民族都保留有自己的语言,而且类型多样。在西部开发中,对西部各民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就不能滞后,必须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汉语一直是我国各民族的族际语,在西部开发中,汉语将会在西部地区各民族中得到一次大的普及和推广,而少数民族语势必会遭遇一次很大的冲击,民族语言的功能可能会衰退,他们的下一代甚至会逐渐丧失本民族语言,作为文化载体而有着强大功能的民族语言在若干年之后可能会成为死语言或是濒危语言。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会导致文化的消失和单一化,另一方面会导致本民族人的心态不平衡,从而影响开发的进程和深入。因此,西部开发中搞好双语理论研究,提高双语教育水平,培养语言人才,特别是培养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人才,可以说是激活人的因素、搞好西部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选自《西部开发中西部民族语言问题》,有删改)
24.从语言的角度看,西部开发可能会对西部各民族产生哪些影响?(6分)
25.结合材料,说说如何在西部开发中保护好西部各民族的语言。(9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D(A项,diào/tiáo,zǎn/cuán,jié, láng;B 项,zhàn/chàn,luò/là,zhǔ,zhuī/chuí;C项,zhòng/zhōng,jiè/jí,niè,quǎn/juǎn;D项,háng/héng,zēng/céng,jī/yī,zhuàng/chuáng)
2.C(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A项,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望文生义,不合语境。B项,居高不下:居于高位,没有向下的可能。感情色彩不当。D项,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不合语境)
3.(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2分)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2分)(2)减薪 裁员(1分)
4.示例:那不该做而做了的,层层堆积重叠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
评分建议:句式基本一致1分,文句通顺1分,衔接连贯2分。
5.B(执:执行,施行)
6.A(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7.C(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寝而不召”,理解有误。)
8.(1)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①去就:辞官。(1分)②“得无……邪”句式。(1分) ③文意通顺。(1分)】
(2)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以:因为。(1分)②审:查清,弄明白。(1分)③参实:查实。(1分)④文意通顺。(1分)】
(3)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①令名:美好的名声。(1分) ②寿考:长寿。(1分) ③文意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去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宗资于是作罢。
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 “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9.(1)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2)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讽刺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10.(1)赢得生前身后名 (2)宠辱偕忘(3)朝搴阰之木兰兮 (4)剑阁峥嵘而崔嵬(5)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6)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11.(5分)大雾的出现令城市不知所措地改变了运转节奏,使“我”得以进入一个自由王国,从而引出下文“我”在雾中的想像、心理活动与特别行为(2分),为“我”的得意忘形铺设背景,营造情境,提供可能(3分)。(意思对即可)
12.(6分)①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我”的各种走姿,表现“我”从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到最后欲疯欲醉的变化过程,活灵活现,生动传神。②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善用短句,加快语言节奏,极力表现“我” 稀奇古怪的走姿的变化多端,千姿百态。③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描写、叙述相结合,诙谐幽默,表现了“我”驾雾行走时轻松雀跃的心情。(答出两点即可)
13.(6分)(含义)“得意忘形”指放肆的走,放浪形骸,率性而为;注视自我,回归本真,体验生命的自在与欢乐。(2分)(意义)“得意忘形”是对“正确”人间训诫的有意抗拒;是打破刻板生活常态的“非常”改变;是人生路途中难得的放松;是卸去伪装,解放自我,获得自在生命体验的美妙境界。(4分)
14.(6分)探究角度示例:①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每个人都可以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意味。“我”是“你”的一员,实写“我”的得意忘形,暗写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生命状态。
②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含有“希望每个人都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的吁请意味。写“我”得意忘形、放松自在,意在以点带面,增强吁请、号召的说服力。 ③文章题目中的“你”泛指每一个人,在大量描写“我”的个体行为时,也穿插了对“你”(每个人)生命状态的普遍意义的探寻,点面结合,既具感性之美亦富悟理之妙。 ④文章题目中的“你”既是泛指,也具体指 “我”在雾中遇见的姑娘,“你”是和“我”一样在雾中“放肆”的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意在使文中的“我”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⑤文章题目中的“你”指假定的读者,作者以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亲近意味,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以对“我” 的得意忘形的具体描述,传达对自由人生境界的向往和对读者改变生命状态的真切期待。
评分建议: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方面进行探究,论述,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15.(3分)D(A项,创作经典作品不仅需要“外因”;B项,“部分小说家忽视文本”错; C项,引用鲁迅的话意在表明文坛缺乏真正的文学批评)
16.(6分)①有高度却无高峰(达到了新的高度却无巅峰之作)。②有广度却缺厚度(题材和探索有广度却外强中干、缺少厚度)。③优劣并存(有质地优良之作亦有缺少美感之作)。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6分。
17.(6分)①深入了解体验生活,增强生活的家底。②克服浮躁消沉的心态,耐得住寂寞。③提高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④用活语言,展现语言魅力。⑤加强对自我创作的内省和反思。评分建议:答对3点得4分,答对4点得6分。
选做题:乙、实用类文本(15分)
15.(3分)B(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16.(6分)①坚持用文言古句,功底深厚。②译介外国作品,引入西学。③旧学研究专著受到专家推重。④见解独到,善于讲深讲透。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6分。
17.(6分)个性特点:①孤傲狷介。社会生活:②反封建反专制,有民主精神;③不畏权势刚正的精神品质。学术生涯:④独立于学术天地的精神愉悦;⑤基于深入研究的学术自信。(每点2分,答出3点6分。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9.(6分)是必济事 /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 / 见使才皆尽 / 虽履屐之间 / 亦得其任 / 以此推之 / 容必能立勋。(每处1分,共6分)
20.(2分)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1分)宽宏大度,举贤荐能。(1分)
21.(2分)正侧结合(或:烘托;或:对比;或:语言描写)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郗超和谢玄不和。苻坚打算消灭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和他一同在桓宣武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据此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之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以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2.(5分)B D(B项,“以翠翠父母的爱情为暗线”有误,暗线应为“王团总想要傩送做他的女婿”。D项,镶金梳妆匣上的肖像不是查理亡父的,而是查理母亲的;镶金梳妆匣也不是送给欧也妮的,而是托付她保管的)评分建议: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
23.(5分)(1)A妙玉 B王熙凤 C巧姐 D薛宝钗 E贾宝玉 (每点1分)
(5分)(2)七斤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觉悟的农民。(2分)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农民生活极其悲惨,却愚昧麻木,从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意思对即可,3分)
24.(6分)①汉语将会在西部地区各民族中得到一次大的普及和推广;②民族语言的功能势必会衰退,下一代甚至会丧失本民族语言,进而导致文化的消失和单一化;③会导致本民族人的心态不平衡,从而影响开发的进程和深入。(每点2分)
25.(9分)①汲取别国在开发、发展中未能很好保护原住民语言文化的沉痛教训,及早规划,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难题。②必须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③搞好双语理论研究,提高双语教育水平,培养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人才。(每点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