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领会语言质朴美
《归》的语言运用,自古以来,评价极高。按照你的理解领会,美在何处?
(1)意境的淡雅
《归》中,作者情真意切,语言运用充分展示陶渊明质朴自然的风格,达到很高的审美境界。
如:辞官归隐,水路兼程,归心似箭的意境;
水乳交融,儿童绕膝,自得其乐的心境;
扶杖漫游,览胜赏美,欣喜自由的情境;
平淡洒脱,悠然飘逸,幸福安适的梦境;
(2)语辞的简洁
陶渊明是一位造诣极深的语言大师,可指导学生品味积累,体会他语言运用上平淡简洁的特点。
如:虚词:胡、奚、焉、曷
实词:芜、瞻、荒、谏、策、抚、期、眄 形役、惆帐、迷途、晨光、熹微、衡宇、壶觞、怡颜、寄傲、流憩、矫首、遐观、出岫、倦飞、盘桓、窈窕、崎岖、欣欣、涓涓、遑遑、帝乡、良辰、植杖、耘耔、舒啸、乘化
从词性、词义、结构等不同角度理解上述词语,品味其中简洁平淡之美。
(3)韵律的优美 《归》运用“辞”的形式,既便于叙事,又便于抒情;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散文自由奔放、华美多变的特点。在用韵上,也是既规范典雅,又别具一格。
如:第一段:归、悲、追、非、衣、微——齐微韵
第二段:奔、门、存、樽——真文韵
颜、关、观、还、桓——寒山韵
第三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尤侯韵
第四段:时、之、期、耔、诗、疑——支思韵
小结:前人评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通过对《归去来兮辞》所表现的美的探究,不仅加深了对陶渊明待文“平淡自然”艺术特点的理解,也对这位东晋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会有新的认识视角。
(二)领 悟情
1、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读悟思考: 〓 封建社会里人人想建功立业,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 表面为“心意”和“形体”,内涵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2、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读悟思考: 〓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3、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读悟思考: 〓“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4、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读悟思考: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大体是“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个小层次。
6、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 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 ②“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