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组图]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雪》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里记得的感觉,好真实。“山外还是山,但其实有不一样的”,“哦,香雪”,我好象看着她们在奔跑着嬉戏。

自由发言后,我要求学生试读课题《哦,香雪》,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表达出来。(同时我点了几个学生来读,引来班级学生哄堂大笑,觉得读得好“肉麻”,但也有学生读的引来赞美掌声。)

师:大家喜欢香雪吗?喜欢她什么?为什么呢?而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等等,大家这堂课最想探讨什么呢?

马上就有同学提出,谈人物,有人要谈香雪,也有人要谈凤娇。

师:下面我们进行自主性、探究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我对合作探究提几个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

1、  抓住文章语言,抓住细节进行;

2、  深入去感悟,先“感”后“悟”,要善于抓住瞬间感觉;

3、  欣赏后要表达感受,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用散文化的情感性的语言表达。

4、  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思考,达到互动效果。

全班马上变得生气盎然。有人独自思考,有些小组交流。

几分钟后,我要求大家安静,开始进行探究阶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们先深呼吸,放松一下。

于是就有了下列同学的发言:

陈微:台儿沟的姑娘我都喜欢。(班级学生大笑)因为她们纯朴、直爽、勇敢,她们有着山里人独特的品质,不为外界事物所污染,非常纯粹。

陈志超:我只喜欢香雪,她是一个渴望走出大山的姑娘。还有,台儿沟的生活令我向往。

俞黎燕:香雪是否有必要花40个鸡蛋,夜里走30多里山路换取一个小小的铅笔盒?

刘赟俊:我认为香雪这样做值得!其实,铅笔盒只是一个引线,她要追求的其实是铅笔盒背后的东西。课文中44页第6段有体现。

俞黎燕:我认为,没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是有必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去跟时代的潮流,尤其是精神上。而香雪为了世俗的眼光,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去得到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真的不值得!

师:是啊,铅笔盒到底是什么呢?好,有碰撞了,继续。

吴燕丽:香雪,可以毫不犹豫的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铅笔盒就是她的所爱,她是台儿沟农民逐渐苏醒的缩影。文中44页最后和45页第1段。

方路:我觉得值!其实铅笔盒不再是它本身了,而是香雪所追求的信念、决心。

陈芳:我觉得铅笔盒是香雪虚荣心的象征,是自尊心的代表,也是她对山外世界向往的一个载体。文章44页第5段因为她的木制铅笔盒被同学取笑。

师: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香雪,那哪是铅笔盒啊,分明是个魔盒。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的象征。那里面有她的理想,有她的一切。这让我记起一句歌词:我说我的眼里只有你!

不妨请一个同学朗读文中对香雪换得铅笔盒后的心理描写。

找了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她读了46页第3段。

费铭:为什么大家不谈凤娇?凤娇不好吗?(呵呵,好象有点迫不及待。)

师:哦?支持凤娇的凤迷(“蜂蜜”)来了。

费铭:凤娇更受我欢迎。她们都想了解山外的世界。为什么香雪上了火车,后来有那么多担心、害怕?为什么上车的不是凤娇?这些都是因为凤娇比香雪更懂事,考虑更全面,而香雪就显得天真无知。大家请看第45页最后一段。

郎梦佳:我们何不把香雪和凤娇一起来看?

冯超:我说,香雪是“雪“,纯净;凤娇是“凤(疯)”,活泼。

蔡颖姗:我觉得,香雪和凤娇都很纯洁。她们对山外那复杂的世界了解不深,又对其表现出极度好奇,单纯而无邪。我对香雪有许多的喜爱,但更多的是不明白!大家可以看到书本第41页。

陈微:香雪与凤娇,她们追求的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大山外面的精神世界,她是山里人们的一个缩影——处于闭塞的大山里,想追求外来的新鲜事物,逐渐觉醒。比如,文章41页看出,香雪对皮书包感兴趣,而凤娇对女人的发饰和手表感兴趣。

方吕蔚:香雪纯真、善良;凤娇大胆、直爽。她们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追求有所不同,香雪更注重精神方面,凤娇更注重物质方面。她们都是台儿沟人民的缩影。香雪那天真无邪的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纯朴又不乏对生活的向往,那害羞又不失礼数的形象,正预示着大山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杜丽君:我觉得香雪,一个“香”字,让我感觉若隐若现,似香飘渺。还有,我想问:文章为什么以“哦,香雪”为题?而不以“哦,凤娇”为题?

有同学开始私下读“哦,香雪”、“哦,凤娇”,有人摇头有人笑。

盛程:我觉得,文章以小见大,用一个香雪,写出了那时的农村青年农民不甘闭塞、落后,立志走出深山的形象,也反映了农村青年的热情和纯朴。

费铭:(小说)主要写香雪,既写香雪又写了其他台儿沟的姑娘。香雪太清纯,纯得我们都不忍心伤害她。43页中说她做买卖的时候,说她眼睛“洁如水晶”,说她“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还说看到她“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在她面前,再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段肖像描写太精彩了,香雪很美!

师:哦?(大家笑了,觉得这个“哦”字有文章。就有同学在下面说,“哦”,有作者对香雪的强烈喜爱之情。)

郎梦佳:我认为,香雪是主角,凤娇是配角。所以,文章以“哦,香雪”为题。但如果仅仅描写香雪,那么就会显得突兀,加上凤娇和其他少女,为文章增添了血肉,(使文章)更加生动鲜活充实,(而)凤娇的活泼大胆的性格,为文章添加了生气。

方吕蔚:我想说,台儿沟的发展有两面性。香雪踏上火车的一刹那,暗示着台儿沟的觉醒,但山里太纯朴,她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有多复杂。假如她们走出了大山,我们又会少了那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又会少了一杯纯净的水,但更少了的是那纯朴的风土人情。

刘赟俊:随着时代的发展,纯朴迷人的美还能留多久?

下面有学生点头,我适时的提出疑问:有人说香雪这个形象美,台儿沟美吗?

提出这两问题,下面炸开锅了。有人说美;有人说一点都不美;有人说似美非美;也有人说美,但怕香雪受伤害,怕台儿沟被时代淹没……

我亮出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多媒体课件)

美好理想的憧憬:《哦,香雪》“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当代评论家陈思和)

铁凝说——我写他们,那是因为我真心地热爱他们,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总那么真切,那么感人。(多媒体课件)

看完名家对小说的评价,以及作者自己的看法后,大家觉得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小说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在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香雪,她很美,象大山里面的精灵;台儿沟虽然很落后、闭塞,但让人向往。台儿沟“小得让人心疼”,而香雪“美得叫人心疼”。

课堂至此,其实不觉中已经下课,有位学生还追问了一个问题。

管海强:小说的鉴赏,到底有哪些方法?

经过大家的七嘴八舌,总结了本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方法——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而鉴赏小说人物,主要抓住语言、心理、动作、肖像描写,还有就是文中的香雪与凤娇形象比较。

该下课了,我说,说实在话,上这种课感觉时间太短,其实我们今天可以说只是开了个头,这篇小说我们一起探讨一个星期都不成问题。大家都很积极,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了50多分钟,说实在话,有点意犹未尽。同时,上课给我感觉,余高的学生积极性很高、素质也很高,他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这堂课的表现。

上课之前有个想法:能否让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大家进入一种联想丰富的、积极思考的状态,并能自由的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大家(包括我和听课的老师)能够互动,碰撞出火花,深入到文本中去,能够从文本中领略出文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有点理想主义)。

我觉得,整个一堂课,基本体现了“生成探究教学策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在他们的情感体验中滚动生成问题,自由自主合作的探究问题。同时,阅读鉴赏过程中,学生、老师、文本之间轻松对话,学生、老师、文本组成的三维结构,在课堂达到了三者的互动。课堂上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生命的活力得到极大的焕发。可惜当时没有录音录象,使场景再生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成探究随记卡”交了上来,使得场景大致再现。

“生成探究教学策略”最大的价值,它是对学生极大的尊重,是对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的激发。它缩小了教师的预设性,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了单向指示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随记卡上,陈芳同学写到:现当代小说的鉴赏,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开始以为看看文章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一堂课,所以不可能象作讲座一样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小说的鉴赏,人物、情节、环境等等,这堂课主要探究了人物,当然也是写得最出彩的地方。其实我觉得,本文的环境描写也是写得很精彩的,尤其是香雪换回铅笔盒以后那几段描写。语言也很优美。

上课给我的另外一个深刻体会就是——上这种类型的课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但这正是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尤其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眼力,对作品的深度理解;二是心力,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三是教学机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作品分析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组图]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哦,香雪》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实录:善待生命(本站论坛稿)
    《与朱元思书》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本…
    《劝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
    一堂亮点闪烁的作文课——“我说我家…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
    《空城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孔乙己》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第八课《人生寓言》
    诗五首《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
    第十课《论语十则》
    议论类“作文三步曲”教案
    《伤仲永》教案
    《在山的那一边》
    《茶馆》(节选)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个世界的音乐
    鸿门宴
    《赠汪伦》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即兴一例(实录…
    《故乡》
    单元活动课:话说广告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制作“‘中秋·月亮’文化集”(本站论…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
    若曦《乡愁诗两首》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东方雪《我的呼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神奇的极光》
    美猴王(语文版七上)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本站论坛…
    第七课《第一次真好》
    为教参《梵高传》补遗张国生(本站论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本站论坛稿)
    《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上)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语文版七上)
    基因畅想(语文版七上)
    余映潮《律诗二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劝学》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竹林深处人家(语文版七上)
    济南的冬天(语文版七上)
    (语文版)《选举风波》教案
    (语文版)《走进纽约》备课资料1
    意到笔随显真情,平凡之中见新意——…
    <<与马共舞>>教学设计--七年级…
    《登高》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结课即兴拓…
    《黄河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哦,香雪》导读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卖油翁(语文版七上)
    新闻两篇:“神五”载人航天飞行
    英雄潇洒走苍穹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
    访李政道博士

    《段太尉逸事状》
    《归去来兮辞》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水墨唐诗300首—柳宗元《渔翁》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小溪流的歌(语文版七上)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初中语文第五册戏剧单元教学实录(本站…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本站论坛稿)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上)(本站论…
    《谈骨气》教学设计及部分实录(本站论…
    我教《孔已己》      (本站论坛…
    东方风来满眼春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
    《人生寓言》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名字里的学问》教学案例(本站论坛稿…
    《南京大屠杀》不能撤!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话题作文和而不同讲评教案
    巴东三峡
    《周庄水韵》教学方案设计
    青海湖,我梦中的湖
    戴震难师
    诗五首《江南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包容”话题作文教案
    教案设计>
    等待戈多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沁园春·雪》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性教学设计
    第六课《理想》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课堂实录
    《怀李叔同先生》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雅舍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走过去与逗留
    《兴贤》教案
    《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小石城山记》教案
    《统筹方法》课案设计及反思——新课…
    《拿来主义》学习指导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给女儿的信
    给布特勒的信
    “错过”话题作文指导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实录
    《给巴特勒的信》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城南旧事》教案
    泪珠与珍珠
    人间有情——走进亲情
    孝敬父母(主题班会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近体诗六首
    庄周买水
    《走近李清照》课堂实录及评析(本站论…
    课堂实录: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本站…
    《拣麦穗》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童趣》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诗海遨游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竞赛…
    语文教学要务实求新结合生活-------古…
    七年级《伟人细胞》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变色龙》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课堂实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第…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备课指要(本站论…
    《亲近诗歌》课堂实录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李镇西《致女儿的信》教案和课堂实录…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李镇西教《冬天》(课堂实录)(本站论…
    李镇西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实…
    李镇西教《孔已己》(实录及评论)(本…
    真情浓墨写童心--我的一次作文评讲…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本…
    乡愁诗教案2(本站论坛稿)
    《与微之书》教案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我的空中楼阁》(课堂实录)——潘…
    余映潮《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
    干国祥《八只小猫》课堂实录(本站论坛…
    干国祥《故乡的小路》课堂实录(本站论…
    丰富的人物描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爱莲说》多媒体点拨教学实录(本站论…
    《就是那一只蟋蟀》课堂实录(袁卫星…
    不朽的失眠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袁卫星)(本…
    星星变奏曲
    《沁园春·长沙》实录(本站论坛稿)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
    增小之《对联讲座》(本站论坛稿)
    柳宗元《渔翁》课例(本站论坛稿)
    湖畔初阳:在别人的故事里洗尽悲哀—…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袁卫星实录《一碗阳春面》(本站论坛稿…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