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课时要求: 1. 学习第五小节。 2.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 1. 通过第二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的(学生说:极端负责。) 2. 让我们齐读第二段,再来感受一下。 3. 试背诵第三小节。 二、 学习第三段。 1. 齐读。 2. 师: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个小时?(72个小时。) 想象一下,还有三个小时白求恩可能做了些什么? 三、 总结课文。 1. 辨词填空。 连续 继续 陆续 白求恩在齐会战斗中,对( )从战场上抬下来的伤员是那么的负责。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他说服领导,( )给伤员做手术,竟( )工作了69个小时。 2. 交流填空,你是怎样区分这三个词的?齐读填空。 3. 完成课后习题的填空。 4. 造句:迅速。 四、 课外阅读有关白求恩的故事。(《甜甜的荔枝》)。
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册。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宋浔坚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生:我心里想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 生:我心里想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生:我心里想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师: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启迪思维,升华兴趣 (一)质疑问难 1.范读课文,思考:这课书主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2.简介白求恩。 3.提出不懂问题。 师:你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起讨论解决。 (二)启发思考 (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默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思考:当时的战斗情况怎样? 2.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读一读。 3.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思考: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白求恩不肯撤离阵地。 生: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阵地,他不能离开阵地,他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台,“阵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这是比喻句,把手术台比做阵地。 生: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人在阵地在”。白求恩决心不离开手术台,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生:(齐)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引导争论 师: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 生:(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众笑) 师: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 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昨天晚上我们家吃晚饭时,小王叔叔来了,爸爸说:“客人来了,倒茶!”我们没有请小王叔叔,爸爸照样称他为客人。” 生:(指着课本振振有词地)白求恩自己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难道白求恩撒谎? 生:那是白求恩谦虚,他本来就是客人。 (学生争论不休,一学生站起发表新的意见。)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众笑) 师:好!你能讲具体一些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众大笑) 师: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是什么人? 生:不是客人就是自己人。 生:不是客人就是一家人。 师:对!他跟谁是一家人? 生:跟八路军一家人。 生:跟中国人民一家人。 师:好极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众:(脱口而出)看成自己的事业! 师:谁再来说说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