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琐忆
|
,外文出版社办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要我写篇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答应了,后来就写了这篇《琐忆》,刊载在这家刊物当年的九月号上。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那两句除炙人口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就是: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提到这两句诗,他解释说,诗中的“孺子”指的是人民大众。我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孺子”也可以认为是特指青年的。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 要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空发议论并不好。当时,我的想法是要通过几个故事具体写,重点放在我自己和鲁迅先生接触的几件事情上,这样写比较真实、形象,能让读者更深刻地领会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我就写了两方面的故事:第一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怎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第二部分的故事着重阐发鲁迅是如何“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开头就用这两句诗总领全文。 我和鲁迅先生第一次会见是在1933年到1934年之间的一天。这次会见的谈话和我自己前后的感受,在(琐忆)中已经谈了一些,这里我再补充一些背景情况。 那是1932年吧,《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改组《申报》,本来(申报》副刊《自由谈)是由鸳鸯蝴蝶派文人周瘦鹃主编的,发表的大多是茶余酒后的消遣文章。从1932年12月起,换上了刚从法国回来的黎烈文,黎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自由谈》在他的主持下开始发表进步的杂文和散文,当时鲁迅先生、茅盾先生以及左联的许多作家都给《自由谈》写过稿,鲁迅先生写得最多,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经常变换笔名,这一时期的文章后来都收到《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和(花边文学》三个集子里。 那时,我还是一个二十岁的幼稚的青年,在邮局做邮务佐(捡信生)。大革命时期,上海的邮政工人曾经积极参加了我们党领导的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邮政老工人牺牲了不少,邮政工会也被国民党所控制,但是邮局—人地下的进步活动仍然在进行。通过当时已经离开邮局的老工人沈孟先介绍,我也经常参加一些进步活动,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的影响。我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靠了亲戚的资助才念了点或书,上到初中二年级,终于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托病退学,但是,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文学,当了邮政—人也常常弄弄笔。在地下工人运动中,我也是担任一些文字宣传工作的。 1933年,我开始给《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最初是写一些散文,记得第一篇是《故乡的雨》,很快就发表了,接下来又写了《海》等散文,以后就写起杂文来,如《新脸谱》、《从江湖到洋场》等都是那时候写的。这些文章大都是针对那些国民党御用文人的,由于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除了《自由谈》之外又不多见,那些专凭嗅觉看文章的走狗文人们便以为“唐?”也是鲁迅先生的化名,就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名下,而对鲁迅先生呜呜不已。记得当时化名“陈代’的林微音,就把我的《新脸谱》一文当成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时事新报》上指桑骂槐地攻击鲁迅先生。我写文章,鲁迅先生挨骂,这使我很不安,总想当面向鲁迅先生致个歉意。但是正像在《琐忆》一文中谈到的,由于听到过一些不正确的议论,对鲁迅先生总抱有一种敬畏之感,想去见他,却又不敢去见他。 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在《自由谈》主编黎烈文请投稿者吃饭的一次聚会上,我见到了鲁迅先生。记得参加的还有钱杏村、郁达夫、胡风、曹聚仁、徐懋庸、林语堂几个人。就像《琐忆》中写的,我和鲁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后,他就笑着说:“唐先生做文章,我替你挨骂哩。”开始听了这话,我感到有点局促,鲁迅先生看出了我的窘态,就亲切地问我是不是姓唐,我告诉他这是我的真实姓名,他就哈哈地笑着对我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我知道这是指他曾经用过“唐俟”的笔名,谈话就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始了。对于替我挨骂的事,鲁迅先生和善地安慰我说:“那不相干,他们总是要骂的,骂鲁迅是他们的公事,不骂就会失业的。让他们骂吧。骂得好,我看。我看他们骂人的艺术。” 后来,大家海阔天空地谈起天来,从暴露文学谈到书报检查,从文艺批评谈到《水浒传》的英译本。鲁迅先生很健谈,他的见解往往很精辟,话说得既有份量而又幽默,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次会见,我亲身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慈祥、平易、和蔼、可亲,体会到他对同志、对进步青年的热爱,原来积在心头的疑云一扫而光了。 《琐忆》中提到的鲁迅先生帮一位青年补靴子的事,是我听孙伏园谈起,后来在谈话中问过鲁迅先生的。先生的回答很含蓄,他承认受过进化论的牵制,但是他认为,相信进步。相信未来、相信青年并没有错。尽管有些他接触过的青年后来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成了“虫家”,但这并没有使他产生偏见,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为那些要求进步的青年做些事情,把他们引上正确的轨道,而不使他们退化为“猴子”、“虫豸”。 (转引自(语文学习)1982年第5期) (辛界设计)
上一页 [1] [2] [3]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琐忆,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我是一条的小河》说课 |
下一篇文章: 我是一条小河(第二课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