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
法都与上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这时父母不应该一概否定他们甚至责骂他们。时代不同了,我们怎能要求孩子一成不变呢?作为父母,应与孩子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让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形成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求父母理解子女。) (第二段劝诫父母应理解子女:从时代发展角度揭示孩子与上一代的观念不同,言之成理,令家长信服。——因父母理亏,故晓之以理。) 同样,作为孩子,也应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同样”“也”两个关联词语用得好,紧缩上段。)也许他们是有点守旧,不大能接受全新的东西,但他们是出于一片关心。(“也许”、“有点”、“不大”,措辞委婉,议中有情。言孩子应认识到父母的动机。)记得报载一初中女学生成绩不好,常受父母责打,终因厌世而自杀,她死后,父母哭得死去活来。着她的父母真的不关心她,又怎会如此之伤心呢?(举例证明。)因此,多与父母沟通,多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两代人的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举例后用“因此”领起下文,加以论证,要求子女理解父母。) (第三段劝诫子女应理解父母;从父母行为动机角度,指出父母是出于关心,并举例证之,语言委婉,可令子女接受。因子女虽得理但少了情份,故动之以情。)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差距,这已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为此而离家出走,弃世自杀的孩子时有所闻。(联系现实。指出“鸿沟”现象普遍,可见本文为匡时救弊之文。)唯今之计,父母所该做的是少一点严厉的批评、打骂,多一点真诚的关怀,而孩子则该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情,切不可轻易悲观厌世。(从父母与子女两个角度缩合二、三段段意。) (本段联系现实,并照应题目与观点。) 从一个中学生的离家出走,我们应该警惕,不可再让那条“沟”扩大下去,理解与热忱,是填平它的唯一途径。鸿沟,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末段照应材料;题目与观点。) 总评:本文为典型的“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繁;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标题形象,语言准确,是本文主要特点。 【迁移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以m字的议论文。 一位台湾女作家,在她的散文中,写了这样的句子:“初夏的日子,阳光改变了空气的气味。”一位大陆评论家说:“这样写很好,用的是美文笔法,善用通感,讲究炼字,刻意经营。”我看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的女儿4岁时就“通感”过。冬天里我时常晒被子,晚上睡觉时女儿说:“妈妈,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里面有太阳味道的。”撇开母女亲情不说,我觉得女儿的话说得比散文家更生动些。记得一位大画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家。”为什么有不少孩子长大了反而变蠢了呢!
第六课时 【记叙文物联式】 由于高考作文中不能透露出真实地名、人名,所以要求写真人真事的文章以及游记等不会考。因此考生在作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虚构,使内容符合艺术的真实。 “物联式”的基本套路有两种:一、睹物思人一联想回忆一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全文以物为线索,通过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来叙述。故事,从而反映出被回忆者的某些品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某物品不仅仅是线索,而且推动情节的发展,成为全文内容的“焦点”,并通过它来表现中心思想。第一种写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第二种写法见下面的“习作点评”。 【迁移训练】 作文题:以一本书作为文章的线索,虚构一个故事。要求:不能透露出考生所在地及考生本人、他人的真实姓名。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范文】 就是那本书 “当当当……”随着铃声的响起,他第一个冲出教室,向家里赶去,一到家就扔下书包,拿起了前几天向同学借来的一本武侠小说。这时老师的话又仿佛在他耳边响起:“同学们,明天考英语,请大家今天晚上好好复习……”管他的,考英语有啥了不起,反正我平时英语不差,大不了关键时刻“掺点水分”不就成了吗?他这样想着,思想又回到了书中的武打场面中去了。嘿,真过痛。这晚,他十二点才睡。 “当当当……”随着铃声响起,他踏进了教室,却不禁傻了眼,原来老师把座位移动了,每两人之间距离拉大了许多。罢了罢了,只好靠自己了。谁知,试卷一发下来,他又傻了眼,只见满卷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单词默写,中英互译,而他昨晚却没有朝单词表上望上半眼。糟了糟了,他想,这回全完了。 “当当当……”随着铃声响起,他又是一马当先地冲向家里。这次没考好,那也没办法,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何况人呢?一两次没考好不算什么,下次再努力就是了。他这么想着,手中又捧起了那本武侠小说。嘿,这本书真好看,里面描述的功夫真厉害,要是我会就好了,那就可以在大家面前好好亮一手了,看谁以后还敢小看我,说我是弱者。他想着,忽然眼前一亮,只见书上写着:“这招‘劈金断玉手’只要每天练习以手劈砖,练到后面再日渐加强所劈物体硬度,月有所累,半年有小成,两年可大成也……”他擦了擦眼睛,又看了一遍,高兴得翻了个跟头,从床上跳了下来。嘿,这么好的方法要早让我知道就好了。对,马上去练。他这么想着,一边找来砖头摆好,猛吸一口气,对准砖头用手猛劈下去,只听“咋巴”一声,他抱着右手倒在了地下直打滚。 他被送进了医院,粉碎性骨折使他要住院半年,出 院后还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唉,就是那本书!(照应标题。)他这么想着…… 总评:本文以一本武侠小说为线索,夸张地描叙了 一个由于沉溺于武侠小说而使其身心受到损害的学生。 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其构思的主要特点是将武侠小说 作为主人公倾注思想感情的对象,并由此推动情节的发 展。本来“他”应该责怪自己不该沉迷于武侠小说,但文 章结尾却感叹道:“唉,就是那本书!”这种把文章的所有 材料及思想感情“聚集”于某种物品的写法,能产生强烈 的艺术效果。 作文题:《就是那_》(在空白处填写某物品, 如书包。钢笔等。700字以上。)
第七课时 【记叙文】领悟式 领悟就是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 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 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 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源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 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做为学 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更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 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最珍贵的东西吗?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迁移训练】 作文题:以《感悟_》为题,在空白处填上你认为有所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设计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高二新教材《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