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弄清“希望”一词的含义,是审题的第一步骤,什么叫“希望”呢?含义有三:一是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属于动词词性,如“他希望考上大学”。二是名词词性,与“愿望”“目标”“理想”等相同,如“考上大学是他的希望”。三是指希望所寄托的对象。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从含义的丰富性可以看出,这道题是开放型命题,可以选动词性的写,写一种行为,也可以选名词性的两个含义写,写一种理想,一种愿望。
人人都有一个希望,人人也可能是别人的希望,中学生希望老师家长同学信任理解支持,希望考入一所理想的学校深造,希望减轻来自学习上心理上的压力。希望祖国繁荣,等等。可写的方面可以说不少,出这题的目的就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
立意要高。希望的事要与时代相联,或者反映较普通的社会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不是“无病呻吟”。如希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反映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希望当环保卫士,绿化家园;希望减轻课业负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成为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而有的立意就不高,只局限在自己一个人的得失上,局限在一个小家小圈子内,如希望妈妈给买点好吃的。买双新鞋;希望父母能让自己去旅游。不是说这些完全不能涉及,而是不如前面说的立意高。
可从希望和实现的关系人手,以“希望只有付出行动才能实现”为论点,首先阐明希望是做成一件事的前提。然后结合实例说明仅抱着希望不付出行动只会落空,接下来阐述希望和实现的辩证关系.最后强调结论。
可以从希望对人的鼓舞作用人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先写自己在困境中徘徊,感到绝望,但经过启迪看到了希望所在,获得动力,一直怀有希望并最终走出了困境。在结尾点明希望给人以力量的主旨。
希望给人以力量,但如果濒临绝望的境地,到哪里去寻找希望呢?希望的根源不应该依赖于外部的赐予,而应该来自内心永不气馁的乐观精神和勇气。只有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希望才是永存的
话题22:信念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画家史国良从小家境贫寒,但喜欢画画。他每画一幅画都拿给班主任申老师看。老师总是说他画得好,说只要坚持画下去,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画家。中老师的肯定。坚定了他的信念。史国良后来果然成为著名画家。
信念从何而来,也许是父母从小的灌输,也许是老师热心的鼓励,也许来自一本书、一场电影中的某个神奇的人物。信念有时只是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句善良的谎言。但如果这句话成为孩子幼小心灵的一颗种子,就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可能会长成参天大树,最终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
请以“信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写前指导】
话题作文在命题上只有两大类:一、给了一个话题,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如2000年的高考(微博)作文,只能围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个话题进行写作。二、是给一个话题,但有供写作者选择的余地,就如这个话题,学生可以就“信念也许是父母从小的灌输”来写作,“信念也许是老师热心的鼓励”来写作。“信念也许来自一本书”来写作……第二类的开放性较大,学生游刃的地方多。写作起来就容易一些;我觉得高考的作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余地,否则,很难让每位同学的写作才华都得以体现。
就“信念”这个话题,学生平常就有接触,谈论的也不会少。写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要写出水平,就不是很容易的;要得到高考中的发展分,就得在不平常的话题中挖掘新的东西。
话题23:规矩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这样它才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样它才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陈规陋习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新思想、新科学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打破这些过时的规矩的基础上的。
规矩无时无刻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你对“规矩”有什么样的认识或体会呢?
请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写前指导】
这是一个富有辩证思想的话题。什么是规矩.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束缚,什么是创新?关键在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需求不同。当今社会主流强凋创新,世界竞争也需要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须。与此同时,秩序化、规范化、法制化也是当务之急一即新的规矩也许要建立。分析这样的话题,一定要结合现实社会的需求。分析透彻了,切人就容易了.
话题24:捷径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I.一次,爱迪生i.kVh手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这位擅长数学的助手左量右测,在纸上列出了一堆繁琐的计算公式。爱迪生见此,拿过灯泡,用水灌满后 l例入量杯,轻而易举便测出了灯泡的体积。、 l2.《伊索寓言》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农夫和他的 I妻子有一只母鸡.每天要下一只金蛋。他们想,母鸡的肚子里一定装满了金子吧。农夫就将母鸡杀了,结果发现,这只母鸡与其他母鸡毫无不同之处。肚子里一点金子也没有。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有一些“捷径”。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然而,像农夫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少见。对此,你有相关的见闻、体验、经历或认识吗?
请以“捷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写前指导】
所谓捷径,是指走路时的近路,常用来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方法。
捷径,往往是由前人通过无数次不厌其烦的实践。加上长期积累的经验.才找到的一种解决方法的简便形式。
学习的捷径就是讲究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发展生产力的捷径;强化体制是提高效率的捷径。
捷径往往被人误解,被人利用。有人把投机取巧当作捷径;有人把制似售似当作生财捷径;有人把不做实事,做表面文章,虚报成绩.送红包等当作升官的捷径……这样的捷径只能让人走上歪路,斜路,最终害了自己。
话题25:空间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适应的范围很广。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域空间、住房空间等;也有相对抽象的空间,如发展空间、学习空间、自由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感情空间等。
请以“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闷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写前指导】
空间,本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宽、高表现出来。在这里可以引申为人的活动范围或环境。人的活动空间是多样的,生活、学习、运动、娱乐都有一定的空间,但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却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触最有现实针对性的空间来谈。形式上可以通过实写自己的经历来表达某种感受.也可以通过虚构一个故事来曲折地反映现实。还可以通过议论。摆事实,讲道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总的一条,要依自己的特长而定。
话题26:珍惜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