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的同学发言有补充?* 生:杨二嫂还有一招,他还没提到。 师:好,你说说? 生:课文83自然段,写到的杨二嫂 “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她诬陷闰土,并把这当作功劳,乘机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师:前面的同学把杨二嫂的前两招分别叫做套近乎、无中生有的造谣,你能说说杨二嫂的这招叫什么 生:叫……,我还没想好。 师:同学们能给杨二嫂的这招起个名吗? 生:贼喊捉贼。 生:我认为说贼喊捉贼,不够准确,闰土怎么是贼呢。应该叫说是:诬陷好人。 师:她诬陷哪个好人? 生(齐): 闰土! 师:为什么说杨二嫂诬陷了好人闰土呢? 生:因为灰堆里的碗碟不是闰土埋的? 师:你有什么理由说不是闰土埋的吗? 生:有,课文中74自然段,“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结果,闰土只挑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还有草灰。如果,他想要碗碟,他可以挑呀! 师:对!如果闰土要碗碟的话,他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杨二嫂说闰土在灰堆埋碗碟是诬陷好人闰土。分析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回过头来前面我提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生: 我想,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 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故乡人与“我”感情上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 师:几位同学说得好,作者塑造杨二嫂的作用有三:第一,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突出闰土的淳朴诚实;第二,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两条外,还有第三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为了抒发了对当时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师:好,由于时间关系,对于杨二嫂这个形象的分析就到此为止。接下来下面我们品味、体会第三部分的语言,想一想小说中的“我”是怎能样的一个形象?请大家一起齐读第三部分课文。“我们的船向前走…”一齐走。 (全班学生一齐读78至88自然段课文) 师:读完这部分之后,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生: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觉得这句话含义很深刻。 师:谁能说说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这句话把希望中的新生活比作路,路是人开拓出来的,新生活之路,也要人去争取和创造。 生:有美好的愿望,不去争取,等于没有希望;本来没有看到希望,但努力去争取,去创造,就会出现希望。 生:希望是靠奋斗得来的,有希望,不去奋斗,希望也不会变成现实的,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通过奋斗,希望就会变成现实,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 师:说得好极了,正如大家说的那样,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告诉人们: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有实现的可能。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生:课文最后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也表现了“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生: 我认为84自然段中句子“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句话总结了“我”这次回故乡的悲凉心情和独特感受。 生: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以闰土崇拜偶像反衬了“我”当时对新生活的的认识水平。 师: “我”对新生活的的认识水平是怎么样的? 生:对新生活应该是怎么样,“我”当时还不清楚;对新生活能否实现也是一片茫然。 生: “我”当时只知道下一代“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师: 同学们认为“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生:课文86段“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都如我的辛苦展转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从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我”只知道下一代的生活不应像“我”和闰土这一代人那样的的生活。 师:这段话有没有正面说明新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生:没有,“我”只知道新生活不应是像“我”这一代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那样的生活。至于新生活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文中没有做正面回答,只是说新生活不应是这样的,而没有说应该是什么样的。 师: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生: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形象生:“我”是一个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者。 师: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刚才大家对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的探究结果。 生:这部分这由宏儿想念水生联想到两代人的关系,引发出“我”对新生活的思考,抒发了“我”对故乡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打破彼此间的隔膜,探索人生道路的执著信念与追求。 师:《故乡》全文学完,有这么一句话:“学理如建楼,学文如堆沙”。学习语文,强调的是积累,下面,请同学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的词、句、段摘抄到词语作业,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摘抄文中词语;然后挑生读一读各自摘抄的词语、句子、段落,过程从略 师:学了《故乡》这篇小说,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他既同情闰土生活的不幸,又对他的麻木表示不满,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概括得太准确了。你是怎么想到用这句话来概括鲁迅对闰土的心情的? 生:在初二学习时,鲁迅的小说《乙已》时,教师曾用这句话来概括鲁迅的对孔乙已的心情。 师:你太聪明了,能将以前学习的内容迁移到新课文的分析中,这就把知识学活了。同学接着发言。 生:从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划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把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对比衬托的写法,我们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写不具体,不生动,今后,我要自觉学习鲁迅的这种写法。 生:读小说不能只追求故事情节,要像本课学习那样通过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情感,要注意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生:我很敬佩鲁迅先生对新生活的执着探索和追求新的精神。] 师:在《故乡》这篇小说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去用到了哪些方法来阅读理解课文呀? 生:把以前学习的内容迁移到的分析新课文 生:既用了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也用了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法来分析课文。 生:采用整体感知,谈个体感受的方法来阅读理解课文 生:积累词语。 师:我们是学习按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本文的过程。 生:首先自读小说,《故乡》全文,从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给小说的原标题加上修饰语。 (板书:感知内容) 生:紧扣小说对闰土、杨二嫂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题。 (板书:分析形象) 生:品味、体会、感悟第三部分的语言。 (板书:品味语言) 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采语段、句子、词语,积累语汇。 (板书:积累语汇) 师: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词。这就是我们学习《故乡》这篇小说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像这节课一样,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去,举一反三,反复训练,形成能力。正面布置这篇课文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课外选读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发挥想像,给鲁迅先生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说明】 本案例力避传统阅读教学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猜测答案和琐碎、机械、纯理性的分析的教学方法。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 ,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