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他们的内心还是封闭的。

   我不禁称赞道:“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3: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这挺让我感到意外。我故作惊讶:“为什么?”

   “毕竟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呀!”

   我继续引入:“是呀,太矛盾了。可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你能解释吗?”

   “还不能。”

   我给他留下余地:“你不妨再思考思考。”

   这时,另一学生抢着回答:“我想出来了!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首都——不对,古代应该称京城。”

   我进一步挑明:“对!生活在皇城根下。”

   全班马上接过来:“生活在皇帝的眼皮底下!”

   我满意地点头:“越说越清楚了。”

   那位学生马上往下接:“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我反过来引:“否则——”

   “否则随时都有杀头的危险,所以他们只能忍!”

   我水到渠成地朗声道:“所以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一个字——”

学生异口同声:“忍!”

   我话题一转:“那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个‘忍’呢?”

   一个学生回答:“那个时候,‘忍’是他们的生存法则,以‘忍’为上,明哲保身。”“对。”我插话道,“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历史背景、社会原因,所以西方一位哲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位学生马上抢回话题:“但也正因为明哲保身,敢于站出来者少,所以我们的封建社会缺少活力,政治变革少,社会发展慢。现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生活小事上应提倡‘忍’,这样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睦;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不该‘忍’,不该袖手旁观,而应见义勇为,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没有正气;对于国家利益,我们更应该有积极的爱国热情,要像海空卫士王伟那样,勇于维护我们国家的尊严,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对。鲁迅留学日本时曾写过这样的感人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大家马上接下去。

   我点头赞许:“这位同学说得不但辩证,而且感人。”然后转移话题:“另外,北京人也有一个极大的优点,你们发现了吗?”

   一位学生回答:“北京人易于满足。”

   我马上“抓住”他不放:“对。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你能念念吗?要念出韵味来,念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

   (好的语言需要引导学生品味、涵泳,而且要与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环境的整体感受融为一体,如果照搬“教参”的顺序,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才单独分析语言,效果会打折扣。)

   可惜这位学生读得平淡无味,念得很快:“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尾的“嘿”也念成了短促的去声。

   同学们笑了起来。

   我也笑了:“从同学的笑声中,就可发现问题了。要读出韵味来,读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儿来。特别是最后一个字,不能按常规读法念去声,应把这个音拉长,并且把声调往上提。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大家推荐“朗读家”××同学范读。

   这位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京味十足,同学啧啧称赞,体验到了京腔京韵的魅力。

   我忍不住夸奖:“不愧是‘人民代表’,不负众望。”然后面向全体:“接下来让我们齐声朗读一遍,读出韵味,读出满足感和得意劲,品味京味儿语言的魅力。

   (范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人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魅力,并掌握朗读技巧。)

   然后问他们:“品味出京味儿语言的魅力了吗?”

   “有点儿。”

   “那我就让各位再‘多点儿’。请齐读屏幕上的话。”

   我打出屏幕上的话:“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学生边读边笑,读完后大笑。

   “笑什么呢?笑它好还是不好?”

   “不好!”

   “怎么个不好?”

   “呆板,单调。”“不活泼,没有生活气息。”“也不风趣。”

   我笑着说:“被你们批评得一无是处了。不过这么一比较,京味儿语言的魅力就品味出来了。还只是一点儿吗?”

   有学生拉起了长音:“多乎哉,很多也!”

   也有学生忍不住赞叹:“汪老先生真神!”

   我接过话题:“对。汪老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让我们也带着感情,带着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认真朗读一下这些段落。方式是:以小组(6人)为单位,每人选一段自己较满意的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互相评点。”

   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气氛活泼。

   然后,我把他们引向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对北京胡同、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集中体现在哪几段?”

   学生非常明确:“最后三段。”

   “没错。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文章的最后三段。”

   这样就从“增长见识”板块转到了“体验感情”部分。

   三、体验感情

   先让学生齐读第13段,尽可能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读出韵味来。

   学生读得比较深沉,基本上读出了作者的感情。我又请他们把最后几个短语再齐读一遍,细细品味其中的感情。

   学生:“西风残照,衰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这次比上一回低沉。)

   我积极肯定:“这次读得更到位些。”然后抓住语言特点往下问:“这几句语言有什么特点?和前面写北京人‘易于满足’一节是同样的语言风格吗?”

   学生马上回答:“不是。前面是北京市民的口头语言,这里却是典雅的书面语言。”“对。这是书卷气很浓的语言。如果将它们换成和前面一样的口语,可以怎么换?效果如何?试试看。”

   学生在座位上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然后我让几位同学起来说。

   学生1:“那种衰落的样子,那还有什么说的。”

   我大加肯定:“京味到家了!”

   学生2:“那荒凉的景象,真没得说。”

   我褒贬兼用:“好是好。但与上句没啥区别。而且似乎还有点高兴的成分呢!”

   学生3:“那片衰败,确实很惨。”

   我马上表态:“是口语,但没有京味。”

   学生:……

   我就此打住:“没关系,上面同学讲的两句话已经可以供我们比较了,看看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1:口语放在这里一点表现力都没有了。

   学生2:没有意蕴,没有回味。

   学生3:更没有形象,无法让人联想开去。

   我顺势点评:“是的。而作者连用四个书面短语,生动形象,而且意蕴悠长,感伤惆怅之情扑面而来。”再深入一步:“学了汪曾祺先生两处不同的语言风格后,有什么启发或感受?请随便说说。”

   学生纷纷发言:“什么地方用什么语言,要根据语言环境来定。”“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掌握多样化的语言。”“语言要雅俗兼有,能雅能俗。”

   “说得很好。汪曾祺老先生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语言范例,使我们受益匪浅。”然后把学生引向下一段(第14段):“面对如此衰败没落的景象,作者在下一段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的心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
    教学目的:
    《山中避雨》习题
    《荷花淀》——《荷花淀》的审美情趣
    《荷花淀》教案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的几个问题
    出师表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月无影上《你一定会听见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本站论…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我教《劝学》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
    陈太丘与友期
    《孔雀东南飞》实录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铁皮鸿门宴
    站在单元起点(上)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站在单元起点(下)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白色鸟》课堂实录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会考复习—文言虚词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故都的秋
    春姑娘上《道士塔》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人生的境界》实录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
    辩日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
    《生物入侵者》教案
    李镇西教《孔乙己》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送行》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华罗庚
    我很重要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
    《闺塾》课堂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再别康桥》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教《荷塘月色》
    乡愁诗教案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陋室铭》教学思路
    我教《祝福》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
    求教:广东版《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给闲人参考)
    《山中访友》教案
    故乡的榕树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
    论毅力
    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
    山中访友
    沙田山居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
    情景教学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
    《黄河颂》
    《社戏》课堂实录
    《师说》教案设计
    (语文版)《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扬州慢》课堂实录
    余映潮教《鹤群翔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傻教《项脊轩志》
    范美忠《孔乙己》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阅读教学设计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我上《五人墓碑记》
    《与朱元思书》教案
    《赤壁赋》教学设计
    “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录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农夫和蛇
    盗草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童趣》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绝唱》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内容的生成与创设《风筝》六题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案例
    语文版:《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美猴王》教学案例
    奇妙的克隆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