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

文中的“苏子”呢?(学生答不上,师示意坐下)
生9:一般姓后面加“子”表示对他人的敬称,但是我感觉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因为很少看到第三人称的痕迹,不知道“苏子”是不是自称。
师:那么,按照你的假想,苏轼为什么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策略?
生9:可能他是急着要叙述,或者说要诉说吧。
师:好,这观点我同意。人非木,孰能无情。饱受忧患的苏轼回忆刚刚过去的不幸。他要排解,他要倾诉,他要超越,显然,以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我”要饮酒,“我”要唱歌,我要追随那茫茫江面闪动的月光,到达一个属于自己的纯净的世界。这样似乎更为合理一些。我们不妨在理解文中多注意那潜藏着的“我”。
师:刚才生5说江面上月光在跳动,有同学可能有不同意见。大家想想,是随粼粼水波跳动好,还是月光像银子一样镀在江面上好?
生10:跳动好,有动感。假如江面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虽然明亮,但是没什么生机。跳动就能表现轻松闲适的心情了。
(众人表示同意)
师:由此来看,“水波不兴”,并不是风平浪静,一点波浪都没有,而是没有大浪淘沙,卷起千堆雪的雄浑豪壮罢了。
师:这一段里,我特别喜欢两个句子,一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句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吗?
生11:“清风”是微风,吹得人很舒服,并且是慢慢吹来,恰到好处。可能老师喜欢这样的感觉。
生12:清风不仅清凉,清爽,而且轻柔。
生1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意境很美。白色的雾气弥漫在月光里,很朦胧,像做梦一样。
生14:水光接天,让我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已经是开阔的,苏轼的心胸也是开阔的。
师:大家说到我心里了。不过,“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句,我并不是按照书本注释上理解的,我认为这里的“白露”应该指的是月光,而并不是水气,理由是,前文写月光先升起后移动,紧接着应该华光丰盛,照彻江面。用白露这个比喻显示出月光的晶莹和充足。当然我也不能肯定的说说成“雾气”就一定不对。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在不到深夜的江面上是没有水气的。这个先存疑吧,以后大家有生活体验后再来解决。现在我们要看“横”与“接”这两个词,看它们用得好不好。
生15:“横”好,“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横也很好。“接”字感觉一般化。
师:“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横好在何处?
生15:小木船随便横放在那里,表现闲适的情趣。
生16:这里的“横”不是横放的意思,而是弥漫,本来是水气,哦,不,是月光,用横字写用动感,化静为动。“接”字我也感觉不出来,大概是固定用法。
师:对“横”分析得有道理。假如把“接”换为“通”呢?换为“连”呢?
(学生小声比较换过的句子。)
师:这个我不去解释了。但是,有时极平常的一个词,用在极平常的一个环境里,它可能就有不寻常的效果。好,大家还有哪些喜欢的句子,自己读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就不在课堂上交流了。
(学生读、划、说)
师:现在能不能背下来?试一下吧——
教师与学生齐背)
师:第一节,作者是以道家思维看风景,抒内心。下面看第二节,可以分几层,为什么?
生17:两层。第一层到“天一方”后,是写歌声。第二层写萧声。
师:大家同意吧?(生表示同意)都是从表现内容上思考的?
生18:第一层主要写“我”,第二层主要写“客”。
生19:第一层还有点欢乐,第二层就很悲伤了。
师:好,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分析。这里不管这么分析,就是这么两层。我们先看看苏轼为什么由《明月》诗唱到了类似楚辞的民歌,并且还把这几句写了出来?
生20:他们正划着船,自然就唱到“桂棹兮兰奖,击空明兮溯流光”了。
师:那后两句又怎么来看?
生21:“美人”在楚辞里指国君,这里大概是苏轼还想回到朝廷为国效力的想法。毕竟他是被贬的。
师:是啊,身在楚地,也是身在异地,苏轼的歌唱既有触景生情的因素,更有袒露内心的成分。作为一道来的客人,恩,这个“客”是翻译成“客人”好还是“朋友”好?
生22。肯定是朋友。不然苏轼怎么请他来喝酒,赏月?
师:你的意思,他们是酒肉朋友?
生22:不是。这个朋友和苏轼很熟悉,从它的伴奏来看,他很了解苏轼在想什么。并且把苏轼的想法也表现出了出来。
师:何以见得?
生22:四个“如”其实都是苏轼的想法。“客”应该是苏轼的知心朋友。
师:真正的朋友就应该是知己,应该是朋友的另一个“我”。我经常看到班级里总有几个人有吃的一起分,有超市一起去,有厕所一起上,这能算是“朋友”吗?
(生笑)
师:看苏轼这位知音,用音乐演绎苏轼的悲伤,连那洞箫的余音,缠绵不去,悲恻动人。即使是潜藏在深谷的蛟龙也无法抵挡这么寂寞,连那如同《琵琶行》中歌女遭遇的孤舟“嫠妇”,也不停抽泣。
这样看来,江面的色彩似乎暗淡了下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
师:作业,回家自主默写这两段文字。下课。
 
第三课时

师:现在进行朗读测评。请生1朗读《赤壁赋》前两节。
(因为要打分,学生1比较有感情的朗读。)
师:亮出你们的分数。
(全体学生高举右手,满分为五分,伸出三根手指的人较多,评四分的较少。生1给自己评一分。)
师:放下。生1,你怎么只给自己一分?
生1:我本来我是可以读得更好,但开始没进入状态,还读错一个“顷”。读到萧声时才有感觉。
师: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是好事情。最终评分:三点五分。(教师将分数写在记分册上。)可以想象,当无尽的忧伤随着萧声传入苏轼的耳膜又扩散到辽阔的江面上,那是怎样一种宏壮扩大又无限悠远的忧伤啊。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后三节,理解客人为何而悲,主人何以解悲。先请大家听我的朗读,同时思考,这段的层次是怎样来划分的?
(师读)
生2:分两层,第一层到“而今安在哉”。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3:这段是一问一答,第一层应该在“何为其然也”。
(多数学生点头示意有道理)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见没有)我要说两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生3是在大层次上切分的,生2是从小层次来切分的?是不是听得有点迷惑了?换句话说,生4划分的层次没有错,但是第二层是不是还有些长?还需要作进一步切分。这就需要我们再分小层。只有学会从不同层面由大到小来理清文段的结构层次,才有真正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师:客人的回答内容分这两层,大家同意么?
生:同意。
师:“同意”也得说说理由。你说——
生4:前面说的主要是古代的事,举了曹操的例子。后面回到眼前,写“吾与子”了。
生5:“况”是个连词,表示另有一层。以前你说《陈情表》的时候,就说了“况”“且”“但”三个连词,表示三层的。
师:很好,不愧是我的学生。(学生笑)分析文章结构,不仅可以从内容、叙述对象上来考虑,还可以着眼于能体现层次关系的关联词等“语文形式”。再这里,我还想就这种形式说说我的看法。请大家看客人回答的内容。第一层是三个文句,在形式上基本一致,可以合并为一层了。剩下的部分,我们来找找韵脚,看看有没有变化。你说说——
生6:韵脚有“鹿”“属”“粟”“穷”“终”“风”。不一样。
师:那就是换韵了。想想作者为什么要换韵?是不是和层次也有关系?
(学生思考)
生7:我猜想前三个韵写的是个人在自然面前的现实,后面写的是由此生发的感想。
师:说的好。我个人就是想把客人的话分三层,并且是三次对比。
(板书:古——今;个人——自然;理想——现实。)
师:至于你们是不是觉得把“理想与现实”的第三层合并到第二层,并且认为都是关于“今”的内容,那是你们自己的思考,我们不再强求统一。我下面要就这一节问三个问题,大家写下来讨论:一、为什么要引述曹操的事例?二、“知不可乎骤得”,到底客人想得到什么?
(学生交流)
生8:写曹操是英雄是为了和“吾与子”对比,英雄都消失了,我们又算什么,所以写出了悲伤。
生9:曹操是客人心中的榜样,写榜样的失败,更能表达客人的悲伤。
生10:因为是十六晚上游玩了,他们看到月亮,自然想到月亮的诗,而曹操也写过《短歌行》,“月明星稀”与眼前的景象是相似的。
师:引这么两句,还有别的用意吗,结合曹操当时的心境来看。
生11:这两句是说,人才都流失到刘备孙权那里去了,曹操内心是渴望得到人才的。苏轼写这两句,大概是说自己也是人才,没人赏识吧。跟第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东方雪《赤壁赋》教学实录,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
    教学目的:
    《山中避雨》习题
    《荷花淀》——《荷花淀》的审美情趣
    《荷花淀》教案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的几个问题
    出师表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
    东方雪实录《卫风·氓》
    课题:学写诗歌评论
    月无影上《你一定会听见的》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堂实录(本站论…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我教《劝学》
    着眼于人的终生发展——我教《向沙漠…
    《范进中举》教案设计
    张国生《羚羊木雕》上课实录
    钱梦龙老师上《睡美人》
    陈太丘与友期
    《孔雀东南飞》实录
    梅洪建:《蜀道难》和《将进酒》实录
    铁皮鼓上《过秦论》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摩西《项链》课堂实录
    一节“相识”课【已发表】
    《阿Q正传》第五课时实录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教案
    范美忠讲《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
    李研的《〈论语》十则》课堂实录
    《巴尔扎克葬词》课堂实录
    铁皮鸿门宴
    站在单元起点(上)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
    站在单元起点(下)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白色鸟》课堂实录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会考复习—文言虚词
    《纸船》教学实录及后记
    《死水》教案
    《赞美》教案
    故都的秋
    春姑娘上《道士塔》
    想像让课堂如此美丽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和实录
    《人生的境界》实录
    《秦风·无衣》《邶风·静女》教案
    辩日
    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
    《山居秋瞑》铁皮鼓实录
    《生物入侵者》教案
    李镇西教《孔乙己》
    我教《获得教养的途径》
    《送行》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活动课《莲文化的魅力》上法
    摩西《短歌行》实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录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铁皮鼓实录《山居秋瞑》
    yuanling79《错误》教学设计
    王开东——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洛可:《背影》教学实录
    《散步》教学设计
    草:余映潮《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
    《荔枝图序》上课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华罗庚
    我很重要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
    我可以这样上赞美吗?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我与地坛》…
    《闺塾》课堂实录
    《虞美人》课堂实录
    《我若为王》课堂实录
    会考复习—辨析及修改病句
    《我为什么而活着》课堂实录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用心灵触摸言语——第8册《一次特殊的…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品味文化感受魅力——《胡同文化》教…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我教《荷塘月色》
    乡愁诗教案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学会感悟”——“有感而发”写作教…
    《童趣》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堂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中的人》
    《陋室铭》教学思路
    我教《祝福》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
    求教:广东版《等待散场》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给闲人参考)
    《山中访友》教案
    故乡的榕树
    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晚登三山…
    论毅力
    冰心散文两篇:《霞》《我的家在哪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感体…
    山中访友
    沙田山居
    课堂实录:《亲近诗歌》
    情景教学法《安塞腰鼓》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
    《黄河颂》
    《社戏》课堂实录
    《师说》教案设计
    (语文版)《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
    《闺塾》教学实录片段
    《扬州慢》课堂实录
    余映潮教《鹤群翔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堂实录
    开学第一课: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小傻教《项脊轩志》
    范美忠《孔乙己》课堂实录
    《我与地坛》阅读教学设计
    李镇西老师《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我上《五人墓碑记》
    《与朱元思书》教案
    《赤壁赋》教学设计
    “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实录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第六课景泰蓝的制作
    农夫和蛇
    盗草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童趣》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教《走一步,再走一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时间的脚印》教案设计
    〈绝唱》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游泳》创新教学设计
    《故事两则》课堂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教学内容的生成与创设《风筝》六题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案例
    语文版:《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美猴王》教学案例
    奇妙的克隆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