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哉所謂漢語拼音
(2000/12/05臺灣日報刊載)漢學臨風堂 法遠謝魁源 評論
最近甚囂塵上的話題「漢語拼音」,其實一開始就弄錯,把北京話當作漢語,是「張冠李戴」;北京話是台灣地區的國語,大陸地區的普通話,但絕對不是漢語,充其量只能稱之為「胡漢混合語」或「華語」。
如果教育部曾志朗部長所主張的漢語拼音改稱為「華語拼音」我們沒有任何意見,要是把北京話加注拉丁語音就叫作漢語拼音,那主其事者,不是無知,就是對漢語的褻瀆,但想來是無知的成分較大,因為大陸地區的中國人,也犯同樣的錯誤;例如大陸授權台灣遠流出版社所出版的辭源,也是把漢字以英文字母注北京語音就稱為「漢語注音」;為此本人寫一本名叫「茲字通鑑」的漢語字典,將辭源的每一個字,用反切拼音及教會羅馬字注音並列的方式,以更正其誤繆。
作為國語的北京話,它是漢語最新的旁支,因異族入主中原,政權改易,所形成的「變種漢語」,大約在近一千年來,由遼、金、元、清以及漢語所混合而成的「北方官話」;它是當今世界上華人及非華人所共同使用的語言--華語。
依據國際知名漢學家高本漢先生的統計,北京話只有「四百二十個音素」(另一說為四百一十一個音素),與閩南語的「八百四十四個音素」,相較之下,簡單易學;雖然說北京話的時候,有不少「咬牙切齒」,「捲舌憋唇」的「顏面失態音」,但卻相當悅耳動聽,作為溝通工具,其功能性不輸給漢語。
華文對語言的記錄,其精準度更勝於漢文之於閩台地區的白話漢語,所說的和所寫的,完全一樣,這是它勝過「白話漢語—閩南話」的地方;雖然「漢語文言文」也可「我手寫我口」,但那是「雅言」,是極其少數閩南裔漢學家所掌握的「特種知識」,不像國語這麼「廣為人知」;因「能者不多」之故,當年的「五四運動」,除討伐「北洋政府」賣國之外,順便也要打倒「孔家店」,因為孔家店所出售的「文言產品」,對「胡化近千年的漢人」而言,已然「消化不良」之故。
漢語因漢人長久失去政權,由「廟堂之聲」的「雅言」,一變而為流落在閩南及台灣地區的方言;作為兩岸人口主體的漢人,不只大多不會說漢語,更不知有漢語,直把北京話當作漢語,想來實在有夠荒蓎兼悲哀!
與世上其他語言相比,北京話毫無遜色,作為國語絕對夠格;但相對於漢語,就缺少了抑、揚、頓、挫的節奏律及音樂感,胡漢語融合過程中,產生極為嚴重的偏差,「平仄不分」、「入聲消失」,它不能完全解讀有押韻,最具漢語特色的詩詞,這是國語最令人傷腦筋的地方。
很多大學中文系所的教授們,如果不懂台語的文讀音,當他們教授「上古漢語」詩經及楚辭的時候,不是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就是胡說一通;雖然他們也拾「未必全然正確」的古聲韻學家的牙慧,卻因為「取法乎不上」而致「似懂非懂」的緣故,當然是照舊誤人子弟,毀人不倦而不自知;即便是「中古漢音」的唐詩或是宋詞,也一樣有三分之一的比率,如果不解漢字一字多音及諧韻之妙,定然無法讀畢全文;這正是本人特別要強調「華語拼音」不是「漢語拼音」的精神所在,並不是要比較國語與台語熟優熟劣的無聊問題,只因為論語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心有戚戚焉!
住在台灣的人,得天獨厚,因為國民政府轉進台灣,把好幾十省的外省同胞帶到寶島來,讓我們有機會聽到各種不同語言,更有機會學習不屬本土的北京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多會一種語言,生活上就會多一分情趣,商場就會多一份生機,情場上就會多好幾個機會,這是經驗之談。
大家都不要在「自我意識」形態上打轉,在多語族的移民社會中,只會一種語言的人,一般來說有可能比較偏執;比較會因為聽不懂另一種語言而有所猜忌,如果每個人都兼通國語、台語及客語,拼音問題就不成問題的了;當然國語族同胞,也要有同樣的胸懷,假若至今還鄙視台語,只會顯現出你們的愚昧與無知。
雖然外省同胞來自大陸,但是你們絕非華夏正統,殊不知戰亂的關係,歷史的偶然,古河洛漢人苗裔,最標準的漢語文,居然是留存在閩南及台灣的閩南人和閩南話中;可笑你們之中的多數人卻以漢人自居,竟不知你們所說的,反倒是不純的漢語,我們發現不少外省同胞,經常在對歷史扮鬼臉。
我們很認同國家要有法定的國語,雖然它已不是漢民族原先所使用的語言,但是如果少數人,尤其是國會議員中的「自以為是」立法委員,要是老把國語即漢語的觀念,強加諸於台灣人,只有徒顯你們的無知,否則你們就是在強姦台灣民意,如果你們一點歷史觀都沒有,連一首漢詩都不會作,那麼請你們少開尊口。
在此特別敬告海內外同胞,當台灣為甲午戰爭失敗而替中國頂罪,割讓給日本的時代,當祖國把台灣父老逼成「日本人」的時候,為維持漢文化於不墜,短短五十年間,在日本帝國屬地台灣,漢裔的日本國民,先後成立了二百多個漢詩社,這是古今中外從未曾有過的奇觀;國民政府遷台之初,曾主辦一次全國詩人大會,出席者中,百分之九十是台籍詩人,令大會主席--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讚嘆台灣為「詩人之國」。
語言問題確實是政治問題,西晉滅亡之後,漢語日漸式微,等到唐、宋時代,漢人再度建立政權時,漢語文再次復興,這便是中古漢音,但已參雜了不少胡語;宋亡元興之後,漢語再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北方官話,逐漸演變成現在的國語,這是歷史上語言和政治的互動情形。
但語言也有絕對的工具屬性,學習母語,吟誦詩詞,要使用真正的漢語拼音來輔助,然而絕非曾部長所主張的大陸式漢語拼音;學習國語一定要用現有的「國語注音符號」,如果用所謂的漢語拼音,只會徒增學生們額外的負擔與困擾。
當然如果僅為讓少數外國人士,看得懂台灣道路名稱而使用大陸地區的漢語拼音,我們並不反對;但是如果說大陸的漢語拼音系統,已被聯合國所採用,已被世界各國所廣用,為了跟國際接軌,一定要使用大陸式的漢語拼音,那麼請把繁體的漢字一併改為簡體,更能夠和國際接軌,因為簡體漢字早已廣為舉世各國所使用;不知立委諸公及教育部曾部長以為如何?
更何況我們早就準備要和「世界接軌」了,因為我們從國中一年級就開始教授「國際通用語言--英語」不是嗎?只是我們的「教育出鬼」,辛辛學子從國中以至大學,讀了十年英文,竟然讀說都有問題,這才是與世界接軌的「嚴重出軌」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