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 第4课时《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 (一)本课目标 1.学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充漓传奇色彩的特点。 4.背诵课文。 (二)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一一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片《花木兰》片段三分钟),今天我们想要更详细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北朝民耿《木兰诗》吧。 2、课前热身 (1)给下列字注音。 可汗kè hán 鞍ān 鞯jiān 朔shuò 柝tuò 辔pèi 啾jiū (2)填空。 《木兰诗》选自 朝编的“ ”,这是 朝的一首歌,塑造了巾帽英雄的形象。 (3)解词:①旦 ②但 ③胡骑④万里赴戎机⑤策勋十二转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把书下拼音注到课文中去。 ②再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③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背诵。 (2)探究活动 活动1 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大家按照故事情节来划分故事的层次,并用四个字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7段):结尾附文 活动2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起读者悬念一—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为下文打下伏笔。 活动3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 活动4 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①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②战事紧迫;③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④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活动5 战场上木兰表现如何?请从文中找出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路途遥远,木兰的矫健的雄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烘托了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战士宿营戒备之森严,阵地生活的艰苦卓绝。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战事的频繁,战斗之激烈,岁月之漫长。 (仅仅30个字就表现了木兰十年的战斗生涯,可见详略得当,字字千金) 活动6 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请你结合自已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谈谈看法。 ①不慕荣华富贵,愿与家人团聚。②向往和平劳动生活,思念家乡。 活动7 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的团聚,欢乐的气氛。 活动8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请同学充分发挥想像,合理就行。 活动9 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成语“扑朔迷离”造句。 以兔为喻,赞美木兰的才智。造句略。 4. 学习小结 学生自由地说本节课的收获。 (1)内容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2)方法 ①《木兰诗》是北朝民歌,诗中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顶针、反衬等手法。 ②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工整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 5.作业
①回家给父母讲木兰的故事。
②运用想象,描写木兰回家后第二天及以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