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七年级第一学期 >> 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

期末测试A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3分)

枯涸( ) 繁衍( ) 宽恕( )

唱和( ) 喧( )嚣( )

2.根据注音写汉字。(3分)

hái( )骨 葱lóng ( ) zǐ( )妹

zhàn( )蓝 duò( )落 hài( )人听闻

3.成语填空。(3分)

( )然大悟 苦心孤( ) 肆无忌( )

( )人听闻 各得其( ) ( )然长逝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①郭沫若,原名 ,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济南的冬天》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 ,北京人,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皇帝的新装》的作者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的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 (至少列举三篇)。

5.古诗文背诵与默写。(第⑥⑦题内容任选)(7分)

①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④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生命 生命(9分)

【美国】克伦·沃森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在山上一连割了几小时柴,最后决定坐下来吃点东西。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一边吃一边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立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皱折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计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只蜜蜂很快把挣扎的力量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得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这蜜蜂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因皱折而不灵活的薄纱似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没能飞三英寸远。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了六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个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只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最突出的写法是 。(1分)  

3.全文的叙事线索是 。(2分)

  4.文章所表露的感情是 。(2分)

5.这篇文章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分)


(二)(15分)

但是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少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我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评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1.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2.文中表现“我的小兄弟”喜欢放风筝的语句是:

(3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4分)


4.作者回忆少年时代一段有关放风筝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5分)


(三)(12分)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与“你并不比我强”意思相近的一个肯定句是 。(2分)

2.“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写出了蚊子怎样的神态?(3分)


3.蚊子被吃掉前“叹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4.从蚊子的悲剧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道理?(4分)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_ ②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

③唯戎不动:__________ ④人问之: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取之信然。

3.你读了本文有什么启发和感想?(4分)


四、写作(30分)

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600字左右。


期末测试A卷

一、1.略 2.略 3.恍;诣;惮;骇;所(或:妙);溘 4.略 5. ①江春人旧年;②几处早莺争暖树;③稻花香里说丰年;④思而不学则殆;⑤有朋自远方来;⑥⑦(自选)

二、(一)1.写蜜蜂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经历 2.先抑后扬 3.我的情感变化(或时间顺序) 4.对蜜蜂顽强抗争精神的敬仰 5.提示:可从蜜蜂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等方面作答。

(二)1.但是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他只得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少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3.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4.通过回忆儿时放风筝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自责、内疚和悔恨,也是对当时社会扼杀个性和自由的一种批判

(三)1.我比你强得多 2.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胜利后的蚊子忘乎所以的神态 3.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4.骄兵必败,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1. ①曾经;②跑;③只,只有;④他,代王戎 2.①(他们)看到道路边的李树上结的果实很多,把树枝压弯了。 ②取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3.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期末测试卷B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成语填空。(4分)

( )生贯养 淋漓尽( ) 甘( )下风 见( )思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眼花瞭乱 肆虐     B.南辕北辙 雄浑

C.姹紫嫣红 苍穹     D.拈轻怕重 匿名

3.你能填出下列诗句的下句吗?(6分)

①海内存知己, 。
②但愿人长久,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雨 荷(17分)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 )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不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漫天的雨纷然而又冷漠,广大可及的灰色中有这样一( )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倾泼的血!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和寂寞,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这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在乡间不惹眼的路边,——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里才有答案?一( )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善美!一( )亭亭青叶支撑多少世纪的傲骨!

若有荷在池,若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1.将“笔”、“株”、“片”、“朵”四个量词准确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2分)

2.第二段浪纹线的句子从哪四个方面描绘红莲?(分别限用一个双音节词)(4分)

; ; ; ;

3.第二段横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3分)


4.列举。(4分)

①找出表现红莲旺盛气势和蓬勃生机的比喻句。


②找出赞美红莲善待生命的对偶句。


③找出给人启迪的反问句。


④找出概括全文的中心句。


5.“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中“绿”指什么?“歌”又指什么?(4分)


父亲(25分)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gāngà。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gān gà___________     攒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②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表明父亲 。(2分)

4.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3分)
  

5.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6.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2分)
  

7.联系上下文说明第⑦段中“父亲笑了一笑”的具体含义。(2分)
  

8.第⑩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和_______的写作表现方法,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分)

9.本文通过“妻”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性格。(6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②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 ③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须去壳。”( ) ④欲以清热(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线句子的意思。(3分)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四、写作(30分)

为什么每天都有许多人在看世界地图,而只有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说”?许多人几乎天天见到太阳,可为什么只有斐塞司一人发现了日光疗法?可能我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其实在很多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科学发现如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又何尝不如此呢?
请以“多想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550字。


期末测试B卷

一、1.娇;致;拜;异 2.A 3. ①天涯若比邻②千里共婵娟 4.D

二、(一)1.朵;株;笔;片 2.情状;神态;颜色;香气 3.初见红莲时的惊喜、惊羡、惊奇以至要跃入池中“赏莲”的喜爱之情 4.①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倾泼的血 ②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当没有……,它…… ③第五段中的两个问句 ④最后一段 5.荷;给人的启迪

(二)1.尴尬;zǎn 2.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3.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 4.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5.肖像描写;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6.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 7.父亲把钱给了儿子以后,完成了他的“使命”,通过辛勤劳动把爱又给了儿子,心里的愉悦和满足便汇成了父亲的笑。 8.议论、抒情;对比;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9.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

三、1.①做官 ②宴会,宴席,酒宴 ③有人 ④用(它)来 2.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 3.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将闹出笑话;或:学习(求知)要有诚实的态度;或:人不能故意遮掩自己的无知(弱点)。

创新思维测试卷 A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你能做到这一点吗?请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汉字。(4分)

酝niàng xiá窄 遗hàn jí取

抖sǒu màn不经心 hài人听闻 近在zhǐ尺


2.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或一篇)你最喜欢的课外作品,并简要介绍一下这部(篇)作品的主要内容。(5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文填空。(4分)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飞来吃,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          的人。

4.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绝句。(5分)


5.试用一两句话概括下面短文所要表达的主旨。(4分)

一只鸟又飞走了

(台湾)林清玄

儿子小时侯,每次吵闹,我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117 报时台,会不断拨报时间,每10 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侯多几只鸟,有时候少几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11点5分零秒……下面音响11点5分10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了“鸟”,“11点5分零鸟”“11点5分10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

我正在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当想起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一)风筝(歌词)(19分)

东风袅袅,

吹送纸鸢高。

筝儿轻巧,

捷足上云霄。

悠然独步,

超出红尘表。

回头处,

一览众山小。


可惜你,

不自由,

被根线儿牵住牢。

可惜你不健全,

一阵细雨身难保。


东风袅袅,

吹送纸鸢高。

只恐春阴雨欲飘。

1.请把这首歌词所有押韵的字依次写在下面。(11分)


2.你能像我们读课本里的诗《在山的那边》一样,读出这首歌词里某些词语的深层含义来吗?请你仔细品味,写出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至少品味两处)(8分)

 

(二)秋(19分)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祝福秋天……

1.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 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4分)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6分)

①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

②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5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请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断句标点。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四、写作(3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其它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一)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不久后,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杜鲁门)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的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请以“同样自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二)年轻的贝多芬闯荡维也纳,在那儿他得到了亲王李希诺夫斯基的关怀备至。对此,贝多芬十分感激。后来,亲王企图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贝多芬勃然大怒,并宣布与之绝交。他在致亲王的绝交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

请以“只有一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创新思维A卷

一、1~4.略 5.示例: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学会用童心去看世界

二、(一)袅、高、巧、霄、表、小、由、牢、保、袅、高、飘。 2.提示:可从“不自由”和“不健全”两个方面入手,深层意思可联系到人的境况和品格方面。

(二)1.秋天美好景物;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②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引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创新思维测试卷 B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认真揣摩以下8个词语后回答问题。(8分)

①应和 ②筋骨 ③黄晕 ④济南 ⑤贮蓄 ⑥卷帙 ⑦喇叭 ⑧酝酿

A.选择上面词语中的4个工整地抄写下来,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 ; ; ;

B.按照音序规则,排出以上8个词语的顺序。(只写词语序号)(4分)


2.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3.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4分)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里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4.“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有“雨”字的诗句。(4分)

① ;②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8分)

阅读叶圣陶撰写的《皇帝的新装》续篇,请你分析一下这个续写好不好,为什么。

那个裸体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不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另一次,一位大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都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为经过的街道多,说笑的老百姓也就多,皇帝竟杀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个慈心的老大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想了一个办法,去对皇帝说:“你向来喜欢新衣服,还是另做一套新的换上吧!”可是皇帝硬说这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把他关进了监狱。终于有一天,皇帝要杀老百姓时,大家一起扑上去打皇帝,兵士和大臣也倒向了人民那一边,皇帝身体一软就瘫在地上。

 


(二)访 兰(26分)

贾平凹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选文有改动)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 _________。(3分)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5分)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借“兰”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熟读精思(节选,作者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 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2分)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两个。(4分)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4分)

甲: 乙:

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3分)


5.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4分)


四、写作(30分)

人,作为独特的个体,有的善良,有的正直,有的果敢,有的谦让,有的信守诺言,有的积极乐观……你最欣赏什么样的个人品质呢?请以“我最欣赏的个人品质”为话题,就你熟悉的人和事写篇作文,自拟题目。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清楚工整(达到此项要求者,评卷时可加2-3分);③字数600字以上。


创新思维B卷

一、1. A.略 B.③④②⑥⑦①⑧⑤顺序 2.B 3.C 4. 示例:夜阑卧听风吹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二、(一)提示:正面、反面意见都可以发表,但理由必须符合续写的要求。

(二)1.纯朴。 2.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3.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4.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5.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 6.“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的象征意义。 7.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

三、1.xiàn 2.予、吾、我 3.眼、口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5.略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 试卷,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设计
    语文七年级下册五月月考试卷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与答…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一地理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系列阅读第二单元
    初二生物试卷分析
    人教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寒假考试八年级数学分试卷分析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内江市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七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七年级寒假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八年级寒假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练习试题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二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七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
    高新区实验初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评价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北大资源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市)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