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课时: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做一做第1、2、3题 第二课时: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疑难问题解决办法 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测量统一长度 (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分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 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汇报 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小结: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测量不同的长度 (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小组讨论。 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 1、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3、做一做第3题: 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 安排作业: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