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战是语文,语文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局,所以考生在语文考试中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更为激烈。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接到试卷时
从一走入考场,考生的心情就很容易紧张。这时,如果考生一味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紧张”,或许反而更容易紧张,不如告诉自己“高考这么大的事,不紧张才怪哩”,反倒容易消除过分紧张的情绪。坐在考场等待发卷,要对自己宽松些,允许自己的心脏“咚咚”直跳,允许自己“似乎脑子一片空白”。这时你看别人好像都泰然无事,惟独自己紧张,其实应该告诉自己“谁紧张谁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出来罢了”。要不断给自己发出正面的暗示信息:“我平时的功夫摆在那里,功到自然成,不会失常到哪里去,也许还会来个超常发挥呢”“就当做平时的模拟训练,平时不是很好吗”等等,不要给自己发出反面暗示,自己吓唬自己。
接到试卷一看,极有可能第一感觉是“挺难”。因为高考试题不太可能让考生一看就觉得很容易,一般要经过一个“爬坡”的过程才能“化难为易”,所以不要自惊自乱,要告诉自己“我正站在起点上,多少会感到一些难”。
告诉自己“高考试题的难度决不会远离自己平时做题的难度,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逐步化解难点”。
不到答题的时间就不要急于解答第一小题,要了解一下语文试卷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整呼吸,调动情绪,把意念集中到克敌制胜上面去!
二、紧张答卷时
不要看到别人笔下“唰唰”就紧张,胜负不在一城一池,要统筹规划一下,哪里要多投入,哪里要挤时间,哪里可以先做,哪里可以暂缓。
前面的试题相关性不强,有的试题可以最后单独解决,后面的阅读题相关性很强,要留足答题的时间。有的小题一时不会做,可以先绕过去,有的小题自己虽然会做但也不是很有把握,可以先凭第一感觉做一下答案的标记,等到别的难点攻下之后再来解决,如果没有时间了,那么这道题的第一感觉往往就是最佳选择。
审题这一关要把好,从以往的经验看来,很多丢分是没能把握题干的意思和要求造成的。从题干中获得的提示往往是解题的钥匙。
做阅读题时要能从容不迫,要告诉自己“既然给咱留下了阅读的时间,咱就舍得拿出时间来静心阅读”。写作文时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
做了一些题之后,渐渐感到有些题自己的确不会做,这很正常,不要讲“完美主义”,要允许遗憾。其实,有了一些遗憾或许自己照样是高分,别人的遗憾也许比自己还多呢。如果丢弃一城一池就自怨自艾,把后果想像得很严重,实在是自乱阵脚。
三、交上考卷后
考试时间一到,把试卷一交,就什么也不要再想,一不问别人的答案,二不为自己某些遗憾而懊丧。先高高兴兴喘口气,让自己放松放松。做到这点很重要,因为你要连续作战,要为下面的战斗积蓄力量。做到这一点又很困难,因为自己心中仍在为一些遗憾而疙疙瘩瘩。
其实,语文是考完之后最难以估计成绩的,自己可能会感到没把握甚至“没感觉”,不要害怕,也许事后你才知道自己的得分并不低,那么我何必现在影响情绪呢?
见到家长,不说“特难”,也不说“特容易”,而是微微一笑,让家长别为你揪着心,自己也给自己打打气:久经沙场,跟平时做题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