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是近十年高考一直考查的内容,且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Ⅰ卷,命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要想提高解题正确率,当然须以熟练掌握大量常用成语为基础,但汉语成语面广量大,完全掌握确非易事。
其实,只要我们对此类题型作详细的分析和归纳,就可以发现命题者对错误选项的设置(以下简称“设误”)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考生能够依据命题者的设误,从中摸索出一定的解题技巧,解题时就可大大提高得分效率。
一、点击误区
1. 褒贬设误
从感情色彩上,成语有褒、中、贬之分,因此,考生在使用时,要根据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来分辨色彩,正确应用。否则,就容易出现褒贬不当的错误。命题者常常据此设误来考查。
例1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分析 “无所不为”意思是“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好事坏事都干”。这里用来形容年轻的科学家一往无前的精神,很明显在感情色彩上使用不当。
例2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
分析 “趋之若骛”意思是“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这里将齐白石的画展当作不好的东西,自然是褒贬不当了。
例3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分析 “处心积虑”意思是“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用来形容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工作,也属于褒贬不当。
此外在高考中考查的还有:凤毛麟角、雨后春笋等等。
2.望文设误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单纯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有的可能与其本来意义差异很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命题者经常据此设误。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辨别。
例4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他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分析 “万人空巷”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切不可被“空”欺骗。
例5 她亭亭玉立地往台上一站,宛如明日黄花,一下子征服了观众。
分析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考生往往望文生义,误解了“明日”之意。
例6 随着晚会帷幕的拉开,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位精良的相声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
分析 “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房屋高大众多,不用来修饰歌舞,该成语易使人误解为“优美”之意。
此类成语还有:五风十雨、久假不归、不刊之论、文不加点、多事之秋、七月流火等等。使用此类成语不可按字面牵强附会,而应深入推求其确切的含义。
3.移用设误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错误移用。
例7 这个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建造别墅,除了室内豪华的装饰,还有假山喷泉,真是金城汤池。
分析 “金城汤池”是指金属制的城墙,开水流成的护城河,不能用来形容豪华的别墅以及假山喷泉。
例8 朝鲜北部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做黑谷,农业发达,房屋整齐,生活安居乐业。
分析 “安居乐业”指安于自己的住处,喜爱自己的职业,也就是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这个成语只用来写人,“生活”是不会“安居乐业”的,可改为“人民生活很好”或“人民安居乐业"。
例9 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分析 “举案齐眉”限指夫妻之间,不可用于“一家三代”。
此外,高考已经考查的此类成语还有:巧夺天工、炙手可热、汗牛充栋、左右逢源等等。这类成语都有特定的使用范围,不可随意转移其使用对象或扩大其使用范围,否则就会进入命题者设置的误区。
4.语意设误
有些成语在句中意思已经表达明白了,可是在其它语意成分上,往往还加以修饰、限制,造成语意重复。命题者会在这方面设置误区,使考生上当。
例10 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分析 “忍俊不禁”意即忍不住笑起来,与句中“笑起来”相重复,应删去“地笑起来”。
例11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
分析 “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即百姓、人民,与句中“人民”重复,可把“人民”删去。
考生在成语运用中,应注意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间的语义关系,以免重复。
5. 语境设误
成语使用离不开其语言环境,必须与具体语境协调、统一,不能前后抵触。命题者有时候也会在这里设置陷阱。
例12 几年前,我们在清华里相识,今天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分析 由前一分句可知“我们”已“相识”,而“萍水相逢”指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逢,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不期而遇”。
例13 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分析 由句中“美满幸福”可知“他们”“一家”处于顺境,而“相濡以沫”指同处困境,互相救助,与语境不符,可改为“和睦相处”。
例14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分析 “百里挑一”的意思是从一百个里面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而句子的意思是我国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高级人才“极其缺乏”,所以“百里挑一”的意思显然不符合语境。
由以上三例可知,成语的使用须与具体的语境紧密结合起来,协调一致,以免进入命题者设置的误区。
6. 近义设误
现代汉语中有些成语看似相近,实则意义有别,极易混淆。如“舍本逐末”与“本末倒置”、“置之度外”与“置若罔闻”、“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身临其境”与“设身处地”、“防患未然”与“未雨绸缪”、“勉为其难”与“强人所难”、“身不由己”与“言不由衷”、“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一蹴而就”与“一挥而就”、“望尘莫及”与“鞭长莫及”等等。对此类成语,如果在考查时设置误区,考生解题中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15 今年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徇私枉法事件。
分析“徇私枉法”指执法的人因私情破坏法律。用在该句中不当,应改为“徇私舞弊”(意为“弄虚作假,欺骗蒙混”)。
例16 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分析 显然,这里是把“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混为一谈了。“耳闻目睹”侧重“亲耳听到,亲眼看到”。而“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该句应选用后者。
高考中考查到的还有: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和匠心独运,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等。
7.双重设误
有些成语具有双重含义,如果只知其一,以偏概全,就会误用。
高考出现的有:灯红酒绿,想入非非,淋漓尽致。类似的还有:平铺直叙、不翼而飞、左右逢源、乘风破浪、洁身自好、百花齐放、贪多务得、数米而炊等。
此外,高考试题还可以根据轻重失度、功能紊乱、谦恭错位等来设置误区,考生可结合高考试题自行归纳总结。
二、应对策略
1.博闻强记法
成语是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平时学习中,考生必须做到博闻强识。首先要准确掌握常用成语的出处,涉及的人物,大体的情节;其次要了解成语含义的变化,如“水落石出”原来是描写冬天的景色,后来表示“终于真相大白”;三是留意一些近义成语,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二者感情色彩截然相反。
2. 结构互见法
成语是特殊的固定短语,考生可以结合成语的结构特点来推断词语的意义。尤其是一些成分相同的的词素具有互解性,如 “耳濡目染”,这个成语是并列式结构,“濡”和“染”互解;“怨天尤人”“怨”和“尤”同义等。不过,不具有互解性的成语,不能简单套用,否则就会出错。
3. 误区辨识法
考生在成语应用中常常会出现错误的地方,恰恰就是命题者设置误区的地方。所以在平时的备考中要注意分析总结,着重从语意、语法和色彩上来明辨是否出现误区。再者,结合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概括也很有必要。本文所阐述的几种误区,大致可以涵盖考题中出现的情况。考生如果能够做到了然于胸,那么在高考当中,不管考题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相信都能够迎刃而解。
4. 反馈矫正法
信息理论告诉我们, 反馈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要学会善于总结,能够把常见的错误加以归类,比如建立错误诊测簿。然后加以矫正,反复强化,力求做到抓得实,用得活,以免在今后的考试中重蹈覆辙。
成语运用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考生在备考中,首先要力求意义上正确理解,用法上正确使用,即要注重积累,夯实基础;其次要强化训练,探索规律,即要灵活运用,提高技能。只有这样,大家在考试时方能慧眼独具,明察秋毫,稳操胜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