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2:第(2)题,20×4=80,5×1=5,乘积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师:很好!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现在请大家用你发现的方法完成学案课堂训练(二)。
4、总结方法,辨析概念
师:我们学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两个比的比值来判断;另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能够构成内项与外项的两个数的积是否相等来判断。
师:(惊喜!)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
生1: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生2:比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生3:比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不同,比的项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比例的四项,有两个叫做外项,有两个叫做内项。
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强,你们真的很棒!
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总结一下,边说边展示课件: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设计意图:以上比例基本性质的教学,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共同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灵活运用,大显身手
师: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掌握的情况,请认真完成学案灵活运用与拓展天地的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设计了活用知识点与拓展天地两个部分,其中活用知识点侧重于考察基础知识、而拓展天地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天地的这个问题要想写出全部的八个比例式,需要综合运用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难度比较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向纵深,并以此为载体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五、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0:6= 2.4︰1.6=60︰40
4.5:2.7= 内项
外项
所以:10:6=4.5:2.7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