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宋定伯捉鬼

查询教案和教学反思的详细结果

作者:不详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①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②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③ 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④ 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故:原因。耳:句本语气词,可译为“罢了”。怪:认为……奇怪。也:句本语气词。
      译:宋定伯说:“(我)才死(不久),不熟悉渡河的原因罢了,不要觉得我奇怪呀。”
    ⑤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
      下:放下来。著:Zhuó,接触。化:变。之:它,代鬼变成的羊。
      译:(宋定伯)径直来到宛市上(才)放鬼下地,(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于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新蔡县)人,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勤学博览,并好阴阳术数。元帝时,以佐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今已佚。又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今已佚。现存本为后人辑录。本文便选自《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是大量产生志怪小说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一方面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把寻求安宁、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现实的空中楼阁。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广大人民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鬼神故事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腐朽的土族阶层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永世享受,多信仙道数术之事,寻求精神麻醉。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巩固其社会地位,也编造了大量的鬼故事,宣传鬼的魔力以恐吓劳动人民。与此同时,在民间相应的产生了一些不怕鬼的故事,鼓舞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机敏,勇敢地和鬼魁进行斗争。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南阳宋定伯如何机智勇敢地战胜鬼魅的故事。

(二)解题。
   “宋定伯捉鬼”,标题醒目,概括了全文内容。通过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教育人们在邪恶势力面前,不要退缩,要勇敢机智地和它们进行斗争,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

(三)检查预习。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诳(kuáng)   宛(wǎn)  卿(qīng)  漕(cáo)  唾(tuó) 咋(zhā)
   ②指定几位学生朗读,要求学牛读准率有,封师给予纠正。

(四)引导学生口译、分析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第1段。
   2、引导学生解释第1段重点词语:
    诳:欺骗。欲:想。遂:于是,就。
   3、让学生译出此段,教师补充纠正。
   4、引导学生分析第1段。文章的第1段写南阳宋定伯夜行遇鬼,敢于诳鬼,并与鬼同行。这是故事的开端。
    提问:当来定伯遇到鬼后,是采取什么态度对付鬼的?
    宋定伯遇到鬼后,他不逃避,不慌张。敢于正视现实,设法和鬼进行斗争。特别是当鬼问他“汝复谁?”定伯敢于用“我亦鬼”诳之。充分表现了宋定伯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当得知鬼要和自己去同一地方时,也不惧怕、逃避,而是与鬼同行。这表明了宋定伯和鬼进行斗争的决心已定,而且通过“遂行”一句描写,表明已付诸行动。
   5、让学生朗读第1段,加深理解。

(五)指导学习第2段:第2段写得有波折,有变化,曲折生动。
   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宋定伯和鬼一同上路后,在这一段的开头描写了当鬼提出了“步行太迟,可并递相担”时,宋定伯的“大善”一句回答再次表现了其大胆、敢于面对面和鬼直接接触的无畏精神。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2、引导学生解释第2段中的重点词语:
    迟:缓慢。
    卿:您。
    将:或者。
    再三:两次三次。
    惟:只。
    了然:完全。了,完全。
    漕:趟水的声音。
    听:听从。
    径:一直。
    去:离开。
   3、指定学生翻译第2段,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4、引导学生分析第2段。
    同行的路上,鬼对宋定伯产生怀疑,定伯毫不惊慌,沉着应付,打消鬼的疑虑,还抓住了鬼的“畏忌”之处,这是故事的发展。
    提问:这一段里有两处表现了鬼的奸诈和多疑,各在什么地方?
       鬼背负定伯时,对定伯说:“卿太重,将非鬼也”;鬼听到宋定伯涉水时的“漕”声时,又说:“何以有声?”
    提问:当鬼对宋定伯产生怀疑时,宋定伯是怎样应付的?
       当鬼对宋定伯产生怀疑时,宋定伯面对危险,毫不惊慌,沉着应付。用“我新鬼,故身重耳”,“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巧妙地进行解释,打消了鬼的疑虑。这表明了鬼的无知和愚蠢,鬼不是不可战胜的。
    提问:课文如何描写宋定伯寻求制鬼的办法的?
       首先,宋定伯是通过“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问鬼的“畏忌”,了解鬼最害怕的东西。其次,通过观察掌握鬼的行为特点,“令鬼先渡,听之”,对鬼进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为宋定伯渡河时发出的“港催”声的解释做好准备。
       宋定伯在寻求制服鬼的办法时,并不盲目行事,而是运用正确的斗争策略,深入了解敌情,掌握了鬼“惟不喜人唾”的薄弱地方,达到知己知彼,准备进一步和鬼斗争。

(六)指导学生学习第3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2、引导学生解释第3段中的词语:
     著:附着,加在。执:持,捉住。咋咋:惊叫的声音。
   3、指定学生译出第3段,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案和教学反思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宋定伯捉鬼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三峡》综合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说课稿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创建绿色家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
    《七颗钻石》教案
    《长江三峡》教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革命烈士诗二首》简案
    《幽径悲剧》简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实录与评析
    古诗词鉴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我上《登飞来峰》
    《城市听鸟》简案(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雁门太守行》教案
    大雁归来(八下)
    《都市精灵》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登飞来峰》简案
    《都市精灵》说课稿
    《都市精灵》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两课时)
    从《三峡》到余秋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课堂实录
    《大雁归来》 教学设计
    《端午日》教学简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激趣 导读 探究 创新——《皇帝的新装…
    期行
    “诺曼底”号遇难记
    《木兰诗》教案
    初中第一册四单元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案
    初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越巫》 教案
    《夏》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
    《三峡》综合练习
    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
    古诗词鉴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故都的秋  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案
    “走近名人”综合实践活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关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奇思…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
    说“屏"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
    《长亭送别》教学思路设想
    越巫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长城》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八册《长城》教学设计
    《庄周买水》简案
    《师说》简案
    送行
    《爱莲说》语言自读涵咏课教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陋室铭》课堂实录
    叫三声夸克
    读《登飞来峰》
    为你打开一扇门
    本命年的回想
    《伟人细胞》课堂实录
    秋词
    《诗词五首》教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笨马上《窦娥冤》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闺塾
    笨马上《长亭送别》
    《三峡》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登飞来峰》给我启示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三峡
    《诗词五首》教案
    宋定伯捉鬼
    为学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静夜》教案设计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教案
    《女娲造人》简案
    《乡愁》简案
    《用现在创造未来》主题班会
    信客
    老王
    《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教学…
    故都的秋(赛课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
    生物入侵者
    你一定会听见的
    大雁归来
    《观沧海》教案
    大道之行也
    《天上的街市》教学方案
    台阶
    大雁归来
    31  革命烈士诗二首
    《革命烈士诗二首》读后感
    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二…
    旅鼠之谜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