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特点
1.题型结构、分值合理,考点覆盖面广
与去年的地理期末试卷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结构和分值保持了试卷的稳定性。单选题40题(每小题1分)重在考查知识面,考查内容多为各单元各章节的核心和基础知识;综合题围绕中心主题,以图或文导题,以填空、选择和简述的形式答题,重在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试题涉及内容丰富,有一定综合性,不回避各章节的重点。从分值比例来看,直接来源于课本答案的题目分值只占25%,间接来源于课本答案的题目分值占55%,约有20%分值的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样既有利于检测基础知识又使试卷有一定区分度。
2.注重重图表运用,突出综合分析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以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地理信息,从而使试卷简洁直观。试卷有14幅图表,以区域地图、统计图(折线图、曲线图) 、统计数据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直接涉图的考题对应的试题信息均由相应的图表来呈现,考生读图和析图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还有些无图考图题,解答仍需要学生脑海中的地图和示意图作支撑,间接考查了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综合题涉及内容范围广,考查了本学期各单元内容,将区域、自然和人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科内各单元知识甚至和以前所学知识交叉渗透,综合性较强。不仅要求考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还须进一步运用相关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试题切入点小,摒弃了简单的记忆性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的观点、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获取、整理、分析和综合运用相关信息的能力。
3.立足基础知识,强调能力考查
从整体看,试卷考查的重点既考查知识的广度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以下四种能力。
①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如45题第(3)小题。②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如46题第(2)(3)小题。
③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如47题第(4)小题。④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如45题第(3)小题。
二、试卷抽样分析(平均分69.8 及格率87.5% 优秀率10.2%)
统计表1 Ⅰ卷(选择题)情况统计表
满分(40分)
|
平均分
|
及格率(24分以上)
|
优秀率(32分以上)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31.2
|
96%
|
46%
|
40
|
21
|
统计表2 Ⅱ卷(读图题)情况统计表
满分(60分)
|
平均分
|
及格率(36分以上)
|
优秀率(48分以上)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38.7
|
72%
|
14.5%
|
53
|
24
|
统计表3 Ⅱ卷(非选择题)各题平均得分及得分率表
题号
|
41题
|
42题
|
43题
|
44题
|
45题
|
46题
|
47题
|
满分
|
5分
|
6分
|
7分
|
11分
|
12分
|
6分
|
13分
|
平均分
|
3.1
|
4.2
|
4.1
|
6.9
|
6.6
|
4.1
|
9.1
|
及格率
|
67%
|
75%
|
48%
|
74%
|
48%
|
74%
|
96%
|
最高分
|
4
|
6
|
7
|
9
|
10
|
6
|
12
|
三、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能力差,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
如43题第(3)小题要求回答回答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问A地、C地各属于什么地区?许多学生直接答为A地为半干旱地区、C地为干旱地区。
2、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如45题中第(3)小题,问1975年前后岛屿西部沙漠化面积变化的特点及人为原因?其实材料中隐藏着丰富的信息,基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答案。
3、迁移知识的能力差
简单照搬课本或复习资料的答案,不善于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归纳、概括、提炼,重新加工得出正确的结论。如46题的第(2)(3)小题考查的是产业转移因素知识,许多考生忽视具体情况与设问,将影响产业转移的众多因素加直接以罗列出来
4、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
5、分析、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如47题的第(5)小题,问为缓解我国能源问题除建设大型能源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卷面问题。
四、几点建议:
1、钻研地理课本,用好地理教材,强化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3、注重地理能力的长期培养和提高。 4、复习备考中多选取鲜活的地理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