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地理 >> 高中二年级 >> 地理高中二年级试卷 >> 正文

 

[图文]湖南省邵阳市华夏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地理试题

查询地高二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地区的开放程度

2.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湖南张家界,这种现象属于

A.人口流动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 国际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交通和通信因素   C.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4.当今,人口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

  A.遗传基因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行为习惯

5.美国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向南方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因素        B.家庭婚姻因素      C.矿产资源开发     D.国家的政策

6.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7.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最大的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郊区

8.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       C.城市到城市        D.农村到农村

9.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常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收入高低         C.通达度            D.距市中心的远近

10.城市各种功能区中,对交通条件要求最高的职能分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11.北京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却看不到摩天大楼,这主要是因为受

 A.历史因素影响   B.经济因素影响     C.社会因素影响      D.环境因素影响

12.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的范畴的是

A.公园雕塑        B.佛教             C.教室的课桌        D.海南岛

13.“长城在古代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现在主要功能是供旅游观赏”说明文化景观具有

A.可变性        B.不稳定性         C.时代性         D.可创造性

14.下列文化事物或现象受自然影响比较明显的是

A.火车站        B.拉什莫尔山雕塑   C.傣族泼水节      D.军事博物馆

15.下列文化区边界最明显的是

  A.语言文化区      B.农业生产分布区   C.政治文化区        D.宗教文化区

16.下列诗句,描写文化景观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离离原上,一岁一枯荣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7.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

  A.迁移扩散       B.传染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18.从滑雪引出的“滑水、滑沙”现象,属于文化扩散中的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1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被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20.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   B.陡坡修梯田       C.发菜批发市场     D.围湖造田

21.下列不属于旅游活动三要素的是

  A.旅游者          B.旅游业           C.旅游资源         D.交通

22.张家界、九寨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旅游,主要是因为他们的

  A.科学价值        B.美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经济价值

23.观赏黄河壶口瀑布的位置是

  A.远眺           B.适当距离仰视      C.俯览             D.置身其中近观

24.黄山、庐山山水风景的最佳观赏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5.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及其处理和解决国际事物的能力,主要看它的

  A.军事力量       B.经济力量          C.综合国力          D.人口数量

下面赤峰地区某村土地利用类型与民族构成变化表,据此回答26—27题:

年份

地%

耕地%

林地%

荒地%

蒙古族%

汉族%

1820

60

5

10

25

90

10

1950

40

45

5

10

50

50

26.从文化景观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看,赤峰地区某村最理想的文化景观应为

A.草原牧场     B.丘陵梯田         C.旱作耕地         D.水田耕地

27.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其影响原因主要是

A.耕作技术     B.生产、生活方式   C.自然环境         D.军事因素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据右图回答28--29题:

28.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29.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比重

读“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回答30--32题:

 

 

 

 

 

 

 

 


30.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呈狭长形,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形式为

A.集中紧凑式     B.多核心式         C.同心圆式          D.分散疏松式

31.导致上述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形、河流     B.地形、气候       C.气候、河流        D.光照、地形

班级:                  学号:                姓名:         

32.结合该地区自然状况,分析该城市各功能区中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A.文教区           B.石化工业区         C.商业区             D.住宅区 33.右图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

率,且b=4%,图中四个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

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4.若此图为夏至日,且x轴表示昼长(a=24小时),

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b=90°),则图中四个点纬度

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

A.①②      B.④①    C.①③    D.②③

 

选  择  题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二.综合题:(共42分)

35.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    

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      (字母).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过渡型”

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

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

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是                        。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        型即处于图中      (字母)阶段。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36.下图是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回答(8分)

⑴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若在B、C、D三处分别建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请合理安排:

服装厂      ,    自来水厂     ,     钢铁厂      。(均填字母)

 

⑶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_______  _式。

(1分)

⑷现在,环保人员在此地附近农田发现矮

牵牛花叶片伤害症状,说明这两处气中含大量

的        成分,可能导致         型酸雨。

(2分)

37.(14分)读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中,A为

       河流域,B         河流域,D       河下游和三角洲。(3分)

(2)此图反映的是文化    (现象、

系统)发源地。其中A、B、C、D

兴起的共同自然条件:以      为主

的地形,河流的       游地区以及

适宜的气候环境(4分)

(3)图中文化源地最初都获得最大突破的方面是      (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1分)

(4)以下文化景观所对应的文化源地正确的是-----------------------------------------(     )

①A--泰姬陵       ②B--长城         ③C---巴特农神庙        ④D---金字塔

(5)以文字要素为例,创造楔形文字的是     (字母), 象形文字的是     (字母)。(2分)

(6)法显去天竺,即图中      (字母)位置,通过海路从天竺回国,选择(冬、夏)    季,理由是                    ,这种文化扩散的类型:       扩散(4分)

38.读下图我国某区域景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 。 A.东北   B.西南    C.华南    D.东南 (2)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          、        (3分)

(3)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什么?(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3分)                                                                       

                                                                       。

 

 

高 二 地 理 参 考 答 案

选  择  题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A

C

C

A

C

A

A

B

A

A

D

C

C

C

C

B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A

C

A

D

B

B

B

C

A

B

B

B

D

A

B

D

A

 

二.综合题:(42分)

35题: (10分,每空1分)

(1)A   B                             (2)C     发展中

(3)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4)D                                 (5)现代    D      计划生育

 

36题: (8分,每空1分)

(1)合理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对城区基本无水污染

    (2)B  C    D     集中紧凑式

(3)SO2    硫酸

 

37题:(14分,每空1分)

(1)黄河   印度    尼罗           (2)文化系统   平原    中下   

(3)农业          (4) ④        (5)C   D

(6) B     夏季     理由: 顺风顺水         迁移扩散

 

38题:(7分,每空1分)

(1)  B(2分)          (2) 傣族风情  石林  雪山  湖泊(答对其中一项给1分,共3分) (3) 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  旅游资源种类多样;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  (3分,其他合理回答亦可给分。) 或  景观独特,游览价值大;   集群状况好;  种类多样,自然人文景观兼备。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地高二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湖南省邵阳市华夏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地理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世界地理综合练习
    上学期人教版地理高二期中考试
    农业生产活动练习
    热点试题选登
    宇宙环境
    大气环境
    宇宙环境测试题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目标形成性检测题
    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目标形成性检测题
    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期中试题质量分析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试题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
    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汇总
    谈"讨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高考第二次模拟试卷文科综合
    永荣中学高二文科班地理试题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同步…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同步试题
    工业生产与工业布局
    中学综合学科原创试题——西气东输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南海一中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创新试题
    高二地理试题
    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地理试题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同步练习
    上学期高二 地理期中考试
    高一期考试卷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卷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地理第三周周练试卷(选修)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高二世界地理练习题
    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月考
    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卷
    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复习要点 二、陆地和海洋
    东关中学高二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二地理暑假补课测试卷
    高二地理练习(人口与环境)
    五环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人口问题的综合题设计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山西卷)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高 一 地 理 试 卷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二地理第一章知识归纳整理复习试题
    复习要点 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复习要点 六、亚洲
    复习要点 五、发展与合作
    新课标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五、区域联…
    新课标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四、区域经…
    新课标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三、区域自…
    新课标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二、区域生…
    大气热力作用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缔造者
    北师大二附中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
    新课标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一、地理环…
    新课程鲁教版必修二学案与课堂练习
    高 三 文 科 综 合 试 题
    高三地理单元测验题
    高二段考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第四单元 《地壳和地壳的变动》检…
    第一学期大沥高级中学第二次月测高三
    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地理  教研组公开课活动记录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
    复习要点 四、居民与聚落
    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汇总
    第二学期地理备课组计划
    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汇总表
    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 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下学期东部季风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