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临溪中学 程东利
一、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合理,题型、题量、赋分值等都符合考纲要求,层次安排合理,与近几年保持一致,总体难度较上一年略有提高,较好地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
2、试题在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双基的同时,突出考查了学生在新情境中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类比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整份试卷注重实验、注重思维、淡化识记,有利于促进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试卷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从多个角度去挖掘真实有效的情境素材,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和教育。在试题内容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使知识的考查和情感的体现有机融合,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
4、存在不足:试题没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梯度大,两极分化严重。试卷文字叙述多,学生阅卷时间延长,致使部分学生没有耐心看完整道题目。
二、试卷答题情况及分析
本次分析样卷为我校九年级学生312份考卷,其中实验班129份,平行班183份,最高分59分,最低分9分,平均分34.1分,及格率34.5 %,优秀率18.9 %
(表一)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对
人 数 |
225 |
169 |
232 |
148 |
159 |
202 |
212 |
234 |
194 |
124 |
得 分 率 |
72.1 |
54.2 |
74.4 |
47.4 |
51.0 |
64.7 |
68.0 |
75.0 |
62.2 |
39.7 |
题 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卷面分 |
4 |
7 |
6 |
6 |
6 |
5 |
最高分 |
4 |
6 |
6 |
6 |
6 |
5 |
最低分 |
0 |
0 |
1 |
1 |
1 |
1 |
得分率 |
53.9 |
29.3 |
52.7 |
45.3 |
57.3 |
45.5 |
(表二)
第17题分值为6分的计算题,得满分57人,5分11人,4分4人,3分10人,2分51人,1分156人,0分23人。该题得分情况较差。
(一)选择题
第1题主要考查化学研究对象及范畴,该题得分率较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不同学科研究范围了解情况。
第2题题目不难,但形式很好,图文并茂——将答案隐藏其中,根据上学期所学习的内容中出现不同的化学实验操作中水的不同用途来选择,而不是简单的识记。该题得分率较高,出现错误主要选择B或D,选择B同学在理解磷燃烧消耗瓶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原理没有搞懂,选择D同学该答案文字叙述没弄清楚导致错误。
第3题考查空气的组成、污染、分离,得分率为74.4%,该知识点每年中考都出现,难度系数较低。
第4题能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当前甲流防治这一热点问题来命题,考查物质有关化学式含义。有1/3同学选择A答案,主要原因对只有纯净物才可以用化学式表达不理解,同时对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理解不透彻造成的。
第5题从微观角度认识并区分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这一题得分率普遍较低,关键学生难以在图形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进行思考。
第6题判断化学反应类型,结合我国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来命题,题型简单得分率较高。
第7题考查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本题主要是从化学性质角度来考查,得分率较高。
第8题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认识绿色化学,保护生态环境,题目容易。
第9题根据当前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命题,考查二氧化碳有关性质,该题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碳循环联系起来,体现学科交叉性。
第10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个知识点,该题是10个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选错同学大多以为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而没有想到金属丝吸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下降,致使蜡烛熄灭。
(二)填空题
第11题来源于2002年安徽省中考题,徽墨的成分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透彻,以为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产物而写成CO,CaCO3的检验只加入盐酸,没有通到石灰水中不完整,且将现象描述成观察到有CO2生成。宣纸的成分是纤维素,为了证明宣纸中含有碳元素采用燃烧方法,同样要验证生成物中含有CO2,有些学生只说出前一步骤。这说明在我们平时教学还缺乏严谨,这题类似于我们教材中要证明蜡烛成分或甲烷组成,应当引起我们今后能教学注意。
第12题来源于课本后的一道习题,这题难度系数比较大,总分7分,平均得分2.8分。失误最多的是第一个和第四个空,填写实验仪器,本身该空文字叙述指向不是很明确,没有说明一定要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在考场上学生对题干信息“缓缓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没有引起注意,导致很多同学理解偏差。其余两个空主要考查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理解,要求学生紧扣物质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试题本身存在问题文字叙述多、冗长而且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归纳能力,所以出现各种各样错误答案,答非所问,甚至不会填写导致丢分,这是这次我县高分段学生当中没有出现满分主要原因之一吧。
第13题难度不大。水提纯的过滤操作、硬水与软水区别方法、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水的成分区分,大部分同学能掌握。满分6分,平均得分5分。第一空达到“澄清透明”指标,也要学生理解成用活性炭吸附或用明矾进行沉降静置。
第14题通过阅读材料形式进行知识迁移,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进行解答,试题来源于社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理论。试题难度不大,但出题方式新颖,是近几年各省市命题热点,属于高起点,低落点一类考题,希望引起大家重视。第(3)小题许多同学都错误以为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是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出水蒸气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其实,在380℃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水蒸气是不会吸收热量,而是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目的,学生不知道破坏灭火的哪个条件。
第(4)小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情况较好,失分同学主要是氢氧化镁化学式写错,化学方程式肯定会出现问题,另外此时产生水蒸气要标注上升气体符号,由于思维定势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标注。
第15题是实验探究题,本题重点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中设计实验这一核心要素。主要错误是没有理解实验目的,胡乱设计方案填写空白;有的同学不知如何下手,只有空在那里。第(4)小题实验结论得分率就更低只有30.4%同学正确,很多学生不会与前面提出假设相联系。我想这也是这次我县化学平均分不高原因之一吧。这反映我们部分教师教学方式还在延续着过去的老习惯,学生学习方式也没有产生根本性改变,教师积极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题重点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中设计实验这一核心要素,控制变量方法在这里是关键,那些平时靠背实验,死做题的同学感到难以下手。此题具有较大的区分度。
第16题是灵活考查元素周期表知识,同学们回答非常好,得分率在80%以上。
(三)计算题
平均得分2.3分,得分率为37.4%,该题要么不会做,会做的同学基本上得满分。不会做主要原因是看不懂图像,故不知道二氧化碳质量是多少,所以就没办法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因此本题关键是从图像中寻找二氧化碳这个量。这类图形结合、数表分析题在每年中考得分率都不是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加强化学计算教学,注意不要搞难度大,思维过于复杂的计算,否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将起反作用,增加学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建议
1、根据试卷答题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除选择题外,其它试题几乎没有动笔或者说无法动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已基本上放弃化学学习,存在严重厌学或弃学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盲目赶进度,首先要扎扎实实上好每堂课,不搞夹生饭,不过分寄希望于复习来提高成绩。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教学。有些看似简单题目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得分率不高,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调整原有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时间。将“四基”落到实处,尽可能多得让学生自己掌握,提高化学平均分。
2、学生灵活运用能力不够。有的题型虽然灵活但知识相当简单,学生却频频失分,说明学生学得过于死板,看似简单试题却因应用于实际而不能举一反三。这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教学中应注重过程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避免只会灌输结论,“填鸭式”教学,从而让学习态度端正、比较认真但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成绩有一较大提高。
3、实验探究题是每次考试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难点。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景新背景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在提高。这里的提高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提高,是对思维广阔性、敏捷性要求的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提高。许多科学探究题都是赋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以新的背景来进行考查,因此务必对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开展好落实好。选择一些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有效训练,培养学生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的能力。
4、把握关注社会热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特别是与物理、生物相关知识,这类题目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情感和品质。我们应密切关注这些信息,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