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S >> song >> 宋襄公 >> 正文

 

宋襄公的精神是怎样绝迹的?

  从原初的意义上来讲,所谓封建社会是指这样一种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成员依固定的标准分为许多等级,每一等级有自己相应的政治权利。国君或国王居于最高的等级。以下为大小不同的贵族,再以下则为平民。虽然国王的身份最为高贵,但他并不拥有对贵族的完全控制权。贵族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高的自主权。可以这样说,国王和贵族共同组成统治阶层。国王和贵族之间
虽有高低之分,但并不是隶属关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形态只存在于春秋以前。经过战国时代的演变,封建社会在中国彻底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一人高高在上的君主专制社会。官僚体系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但官僚即使职位再高,政治地位也是不能和过去的贵族相比的。他们不拥有法定的政治权利,身家性命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他们。至明朝时,皇权专制发展至顶峰,堂堂士大夫甚至随时会被当众扒裤子打屁股,尊严荡然无存。这种状况在春秋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封建社会的做法是“刑不上大夫”、“士可杀不可辱”。贵族是不能随便处置的。

  线性思维的人会以为既然如此,那时的贵族岂不是一群寄生虫?好吃懒做,剥削人民,又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可实际情况基本相反。因为拥有了高级的身份和充分的政治权利,封建时代的贵族的荣誉感极强,舍生取义是标准的行为规范。“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可能会被后世的聪明人讥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那时的贵族是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

  由于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封建时代的贵族的主人翁意识极强。他们把自己看作国家的主人。这种意识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贵族垄断了当兵的权利。

  春秋时期的军队是以贵族为主体的,虽然有少量平民的成分,但不重要。封建时代的贵族的观念,是以当兵为职业,为荣誉,为乐趣的。不能当兵是莫大的耻辱。

  这种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假设现在有一个家族,与旁的家族发生冲突,族里的男丁要去械斗。显然,凡是家族的正式男性成员,只要不傻不残,都是要积极参加,不甘落后的。相反,倒是家族里雇来的帮工、不被承认的私生子什么的没有参加的权利。因为他们不被认为是家族的主人。只有家族的主人才有权利参加到保卫家族的战斗中去。这种战士的地位不是谁想要谁就能得到的。

  因此,春秋及以前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军人不是如后世那样是下贱的职业,而是社会上层的荣誉职务。春秋各国上至国君首相,下至一般士族子弟,都踊跃入伍。相应的,贵族子弟从小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兼顾文武两方面,并不偏废一方。

  在这种形势下,当时的社会精英,都是文武兼备的全才。上阵可以杀敌,平时可以治国。那时公认的上等阶层必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正是文武均衡的结构(想想后来的琴棋书)。所以,孔子他老人家才会谆谆教导: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这反证那时的士人都是能斗的。要是那时的读书人都像后世的白面书生那样手无缚鸡之力,戒之在斗还用嘱咐吗?

  这种情况在近代的欧洲社会还能见到。普希金、莱蒙托夫、塞万提斯这样的大文豪都是贵族兼军官。在德国,军事荣誉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吸引着最优秀的贵族子弟。军官是社会上最受尊重的阶层。贵族子弟进入军事学校被认为是最好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到了战国时代,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过几次政治革命,主要的国家都逐渐确立了君主专制。贵族失去了他们的政治权利。贵族社会也趋于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国君一人之下的平等社会。原有的文武兼备的教育制度也无从维系,商人平民等社会底层因为等级制被打破有了发展的机会,人们纷纷开始在变动的社会中用努力和运气去争取自己的地位,“专业化”成为迫切的需要。从此,文武开始分家。文人出现了如张仪那样的职业说客,武人则出现了如荆轲那样的刺客。他们并无国家主人的意识,只是为各自的主子游说或卖命罢了。

  更重要的变化出现在国际关系上。

  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国际关系,由于是贵族社会,并不以互相兼并为目的,而是以维持国际均势为目的。所谓春秋五霸都不追求领土的扩张,而是寻求其他国家的尊重和崇高的领袖地位。

  在这一时期的战争,由贵族包办,参战人数有限,规模一般也不大,可说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质。开战之前,有各种繁复的礼节,开战以后,杀戮也并不很多。战争中,交战双方也保持足够的互相尊重。整个战斗过程有种种公认的规则。敌对双方并不一定要你死我活。宋襄公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的人并不以宋襄公的行为为怪。认为宋襄公的做法愚蠢呆板的,是后世那些认为打仗就是要全歼对方的人。

  战国时代,随着君主专制体制的确立,出现了两种新情况:一、各国之间的战争日益残酷,且以消灭吞并对方为目的;二、各国开始了普遍的全民征兵制度。这两种情况都使得宋襄公式的战争规则难以为继。

  春秋时期的吴国,原本可以灭掉越国的,但吴国放过了越国。吴子胥被气得要死要活。可是后来越国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一旦实力达到,就毫不犹豫地灭掉了吴国。这场战争成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从此以后,灭掉敌国就成为各国力求达到的目标。

  既然以灭掉敌国为目的,自然就要尽量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而且,不仅要杀伤敌国的士兵,还要大量屠戮敌国的平民。这种战争自然不可能再由少数贵族包办了。国家开始建立并强化全民征兵制度。结果,一方面是战争日益残酷,另一方面是全民被征兵制裹挟入战争。这两种因素自然使得民间产生厌战、畏战的情绪。墨子等人开始呼吁和平。

  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是非常可怕的。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战国时战争中大量杀戮的数字,动辄数以万计。“征城之战,杀人盈城;征野之战,杀人盈野。”秦兵所以强大,是因为那是秦制实行以杀戮敌兵人数决定军功。河北易县出土过人头冢,其状令人毛骨悚然。数万人头集体埋葬。可以想象,那时很可能有过这样的情景:一场战争过后,士兵们携带着自己杀死的敌人的头颅回到本方请功。大道之上充斥着手提若干人头的军人。在计数处登记过后,人头被收集埋葬。这样的气氛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宋襄公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宋襄公的精神是怎样绝迹的?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