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S >> song >> 宋襄公 >> 正文

 

[图文]人物概述宋襄公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 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那杆“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
  泓水之战败后,宋国的百姓们对宋襄公都骂不绝口,宋襄公一瘸一拐地边走边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君子不俘虏年迈的老士兵,善待俘虏。” 他身边的将士们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无能之人。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7年),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宋国的邻国曹国受到侮辱,来到宋国,宋襄公根据仁义的道理款待了重耳,宋国刚战败,国家贫穷,但仍送出了20乘车的大礼。这对重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这个仁义的举动为他死后5年化免了一场亡国之灾,5年后又是楚攻宋,晋国出兵救宋,在城濮打得不讲信用的楚国几代不敢正视中原。
公子目夷四谏襄公
  楚成王欲借宋襄公主盟赴会之际,劫持宋襄公,于是,答应准时盟会。
  宋襄公高兴地说“楚国终于应允赴盟为仲了。”,公子目夷进谏:“楚成王其心难测,你只得其口,未得其心,我担心你会被他欺骗”。襄公说“你太多心了,我以忠信待他,他怎么会欺诈我呢”,襄公不听,传令征会。
  七月秋时,宋襄公乘车赴会,目夷进谏:“楚国强盛而无义,你要多带些兵、马去,以防不测。”,襄公说:“我和众诸侯友好相会,如果带兵马去,本来是我倡议的,我又去违约,将来我怎么取信于他们?”。
  目夷见襄公执迷不悟,退一步进谏道:“你以忠信先乘车去,我带一路兵马在三里之外埋伏,可防不测。”,襄公生气地骂道:“你带兵马去,与我带兵马去,又有什么区别吗?不行!”。
  目夷最后无奈地进谏:“你万一发生不测,我在国内再去接应之。”,襄公唯恐目夷失了他的信义之道,于是,命令目夷随同他一道赴会。
  楚成王派成得臣、斗勃二将,各率五百兵甲扮作随从,礼服里面套上甲铠、刀剑,前往赴会。盟会之间,楚王一声号令,千余甲士奔出,把其他诸侯吓得不敢出声,楚王历数襄公六大罪状,传令拿下襄公。目夷趁乱逃回宋国。大夫公孙固让目夷假意即宋国君位,楚王见襄公已成了一匹夫,于是把他放回宋国,目夷随即去位,使襄公复君位。
  襄公大叹:悔不听目夷当初谏言呀!可是,其悔言太迟了。
历史评论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宋襄公作如下评论: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同时司马迁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宋襄公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人物概述宋襄公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