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u >> 屈原 >> 正文

 

[图文]屈原为何至死不出国

丧家之犬。

所以,如果一个民一旦获得机会,哪怕是在国外、在外星球,他都会猴巴巴地跑去,才懒得理会别人骂他不爱国,不爱地球啥的。

别说民,就算是贵族后裔屈原,仕途失意后,也终于忍不住抱怨说:“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而且一般民本来就没有什么爱国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例子就不说了,看看晚清时期就清楚了。当年英法联军从天津打到北京,不光能雇佣到老百姓帮他们运输枪支弹药,还有许多老百姓跟在后面“看打战”,完全一副局外人的态度。

一直以来,包括鲁迅在内的作家学者们都对老百姓这种局外人的麻木表示批判,认为他们愚昧。我觉得,其实老百姓心里面都有一杆称,精明得很。英法联军打满清政府,那些贵族们都不着急,老百姓着什么急?平时已经被那些贪官污吏欺压得民不聊生了,凭什么到头来,还要我们这些老百姓为你们的利益去拼命?反正你明朝皇帝当政,我们老百姓也吃不饱,你们满清人当政,我们也受欺压,现在英法联军打来,我们也就看看热闹吧,反正谁执政我们老百姓都倒霉。就像老舍的话剧《茶馆》中那位常四爷所哀叹的:“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在“天下大同”之前(真能“大同”么?),爱国主义绝对值得宣扬,但我是一个粗鄙的人,喜欢将那些原本崇高的东西解释得比较直白,所以对“国家”的理解也可能也会让许多人不满意。

我认为“国家”只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当这个“国家”的利益能相对均等地分配给大多数人时,大多数人自然就爱这个共同体,如果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均等的利益时,大多数人自然就觉得这个所谓的利益共同体已经名不副实了。结合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那就是,你们这些王室贵族、贪官污吏单方面毁约了,那我们老百姓就认为这“契约”(国家)只是一纸空文,它已经失效了。

所以,要老百姓真正爱国,就别让贪官污吏纵横霸道、欺民霸市,别以为只要控制资金外流,让“肉烂在锅里”就行,历朝历代那么多肉都是只烂在锅里的,结果呢?

老百姓的整个心死了,爱国心也就跟着死了。

爱国心死了,局外人就多了,出国不归的人也多了,“看打战”的人也多了。

三、洗衣服爱国洗脚也爱国

有人是心死了才自杀。

有人是不死心才去死。

屈原怀着一颗伟大而不死的心跳江了。

临死前,他遇到了一位渔翁,展开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

在我看来,这段对话比刀光剑影还惊心动魄。

那天容颜憔悴的屈原在江畔徘徊,一个渔翁认出他来,忍不住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弄到这步田地?”

屈原见渔翁虽然只是衣着简朴,但是气宇不凡,就认真回答:“举世混沌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句话一般人都翻译成:“这世上一片混浊,只有我一个人干净;众人都醉得稀里糊涂,只有我一个人清醒,所以遭到放逐。”

我觉得这样直译太死板了,让人觉得屈原不是一个狂妄者,就是一个疯子,歪曲了屈原当时的心境和原意。

屈原当时心情既愤懑又无奈,说话的语气,既激愤又嘲讽,所以这话翻译成比较传神的现代语言应该是:“这世间的真理被蒙蔽,大家都醉生梦死,我像《皇帝的新装》中那孩子一样喊了一句实话,于是就被当成傻瓜流放了。”

渔翁可能觉得屈原过于迂腐,就劝他,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这样说的:“你太不知道变通了,你不能要求环境适应你,你应该主动去适应环境。大家都玩各种潜规则,你也应该随波逐流。大家醉生梦死,你也应该难得糊涂。家事国事天下事关你屁事,守着清高、特立独行有什么意思?”

屈原感觉遭遇到一种完全和自己相反的人生观,于是激愤地举例说明自己的人生观,翻译成我的话就是:“真理不能被蒙蔽,事实不能被混淆,葬身鱼腹全不怕,留取丹青照汗青。”

渔翁可能觉得这人脑子有问题,无可救药了,于是笑了笑,懒得和他辩论,划船走开时还唱了一首歌:“沧浪江水清哟,我就洗衣服;沧浪江水浑哟,我就洗臭脚丫……”

渔翁走得这么潇洒,让人感觉这场人生观的辨论似乎是渔翁赢了。而且渔翁这种游戏人间的态度估计让江边的屈原也看得目瞪口呆。

假如我是屈原,绝对不能让渔翁唱得这么潇洒,一定要给他对上一首歌,会高举楚国的国徽,高唱:“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无论如何,反正之后的二千多年中,渔翁的这种人生观成为了国人的主旋律。而屈原的人生观常常只是一句口号。

孔子高喊:“杀身以成仁啊!”

孟子高呼:“舍生取义呀!”

其实他们谁也没有为仁义而死。

只有屈原,他真的去死了。

虽然屈原全力维护的楚国利益最终会落入王室贵族的口袋,但他是由衷地心系苦难中的百姓;

虽然屈原没有力量去改变丑陋的环境,但是他有一颗不同流合污的心;

虽然屈原去国外的话,也可以像许多被“晋用”的“楚才”一样大展鸿图,但是他至死不出国。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楚国贵族身份,也不仅仅是因为他舍不得故土,而是因为他要真正的“杀身以成仁”、“ 舍生取义”。

二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个只知道适应环境,而不知道坚守真理的国度渐渐忘记了屈原跳江的悲剧根源。

甚至连屈原在人们心目中也渐渐变成了一颗粽子,有时他是肉馅的,有时他是豆沙馅的,大部分时间他是没有馅的。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屈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屈原为何至死不出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