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屈原被楚王放逐。他“忧愁幽思”,看到楚国的政治现实,“发愤以抒情”,创作了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个性的光辉。因诗中涉及到诗人自己的身世,所以有些人把它看作是诗人的自传。
[屈原像]
屈原被放逐后,爱国之心始终不改,光明峻洁的人格丝毫未变。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又一次攻打楚国,占领郢都,楚襄王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屈原知道这个消息后,觉得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于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汩罗江而死。
后人为感念屈原的爱国热情和高贵品格,将他与端午节联系起来。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民间都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救起自沉于汩罗江的屈原;往河里丢粽子是为了让鱼吞食以保存屈原的躯体。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可查的伟大爱国诗人。他历经磨难,所创作的诗歌极具象征意义,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中充溢着对人生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他的《离骚》、《天问》、《招魂》、《衰郢》等都是中国文学中难得的精品。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高54厘米,底径80厘米,曾侯乙墓,建鼓是一种贯柱大鼓。此器是最早的寻鼓实物,也是现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寻鼓座,出土时仅存鼓腔、贯柱和鼓座。铜座由十六条大龙和数十条攀附其身的小龙纠结环而成。龙身镶嵌绿松石。全器用了圆雕、浮雕、阴雕技法和分铸、铜焊等工艺。(来源:插图中国史)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