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文化研究国际交流中心,无疑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陈老在谈到这些时,一脸是笑。
看墓,读书,研习屈原文化。2007年端午节,陈老倡议成立了中国汨罗江屈原文化研究会并自任会长。与会学者认为,汨罗江屈原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必将推动屈原文化研究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
热心公益事业的陈之迈曾在家乡出资修建佛教场所
6月21日,永青村冲里赵小组老组长赵松柏告诉记者:“陈老确实是个好老人家!除了修建屈原墓,还硬化了一条长5公里、宽5米的公路……他住在我们冲里赵为屈原守陵,早把这里当成了他自己的家乡,组里、村民家的大小事情,他都要到场解囊相助。”
据范家园镇初中校长李国玉介绍,陈之迈曾拿出60余万元,并从台湾友人那里募集20多万元,为范家园镇中心小学和邻近的红花乡中心小学各盖了一栋综合教学楼。
同日,赵松柏还向记者讲叙了陈之迈引资捐资修建普德大庙的事情。
据史书记载,屈原墓区曾属春秋战国时期的罗子国故城之境,此地虎象两山傲视,汨江秀水环抱,常见烟波浩渺。清康熙七年(1668年)当地民众深为唐朝“安史之乱”睢阳之战中英勇殉国的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今浙江海宁人)的忠烈精神所感,在屈原墓西侧建“辖神庙”,祭祀已为“南岳辖神都总管”的营禄大夫许远。之后三百余年来,此庙历经多次战乱波折,民众亦多次修葺。“文革”期间,此庙被遗为荒丘。1984年,当地信众欲重建“辖神庙”,但一直苦于资金问题,庙宇建得并不理想。
“2001年端午节,陈老在祭扫屈原墓后也随之参观了普德观,当他听说重修普德观还缺乏大笔资金时,立刻找到另一位热心佛教事业的台胞,引资捐资2300多万元,并亲自主导庙宇建设。”2005年底,湖南省人民政府给气势磅礴的普德观颁发了《湖南省重点寺观教堂》牌匾。2006年7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该庙被更名为“普德大庙”。
6月22日,记者从长沙市宗教部门获悉,早在1995年,陈之迈就在长沙县星沙公园附近新建了一个佛教居士林即“松柏精舍”。“该佛教场所总建筑面积为912平方米,其中佛殿和附属用房占地面积为456平方米,全部由陈之迈出资修建。”
6月21日中午时分,采访车缓缓驶离屈原墓陵园。回首望,巨大牌楼上熠熠生辉的“屈原文化古城”6个大字渐渐地淡出了视线,但耄耋老人陈之迈在屈原墓前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了记者的心里……
精神守望者
●范亚湘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江的那纵身一跃,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曾经诞生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同时也是我颇为景仰的一位。我欣赏他的人格,更欣赏他那旷世的奇才。早在他之前,中国大地上萌发了几乎至今还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派别:儒家和道家。而屈原正是将儒、道完美结合且集大成者的第一人。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其实,真正可以称得上泱泱大国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西边的秦,一个就是南方的楚了。正如任何大国都是从小国渐渐地不断拓展而来的一样,楚国的强盛也是楚人筚路蓝缕,历经无数载的披荆斩棘从“蛮夷”而壮大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由弱而强的王朝,当其达到顶峰时却容不下屈原。当时最具创新氛围的楚国为何硬是要逼迫着屈原毅然决然地走向冰冷的汨罗江中,并听凭无情的江水没过他的头顶?
我的这些诘问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如再来啰嗦,便显其繁。
2000多年来,汨罗江的江水仍然在静静地流淌,芳草萋萋的汨罗山依然在默默地守望。的确,没有前人的求索和忧患,就不会有历史的积淀与厚重。
陈之迈老人就是一位执著的守望者。在他看来,守望住了这份精神,就守望住了“魂”。
也许,他的守望,汨罗江畔可以新添一道风景。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