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n >> 林育南 >> 正文

 

[组图]蒋介石劝降林育南失败下杀手

至幸灾乐祸地说:“这是他们反党反中央、搞分裂活动的必然结果,是咎由自取。”他们被捕后,很快便被移送到上海龙华监狱。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陈立夫前来劝降,遭到拒绝。蒋介石见劝降不成,便指令就地处决。2月7日深夜,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等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监狱。
林育英受日军酷刑不屈服

1922年2月,林育英在武昌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共。1924年5月,林育英前往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次年7月,林育英化名林春山回到国内,参与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

12月6日,上海总工会举行万人集会,他奋勇当先,头部被刺刀戳中,被枪托打到,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长沙帮助恢复湖南省委和组建工会,后来因受追捕扮僧人跋涉到上海。1930年4月,中央派林育英去东北筹组满州省委。5月,满州省中共临时省委成立,他为省委书记。不久,由于叛徒告密,林育英被日军逮捕。日军严刑逼供,要他承认是“中共大头目林育英”。任凭敌人酷刑折磨,他始终没有招供。

1932年1月,他费尽周折终于出狱,身体却已受到严重伤害。次年1月,林育英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早已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共产国际指派他回国与中共中央接洽。林育英化名张浩,由外蒙入境,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在瓦窑堡见到了毛泽东及弟弟林彪。
毛泽东为林育英守灵抬棺

后来,毛泽东和张国焘围绕“北上”和“南下”发生了意见分歧。

林育英在给张国焘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

张国焘读后开始震惊了,再也不敢一意孤行,怕背负“违背共产国际”的罪名,只得同意北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为129师政委。

毛泽东不无调侃地对他们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1938年春,林育英由于伤病被调回中央,接替他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1941年8月,他的病情恶化,又被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1942年3月6日,他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林育英守灵。毛泽东为林育英题写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3月9日,在林育英下葬时,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亲自把林育英的棺柩抬到安葬地,毛泽东还为他的墓碑题写“张浩同志之墓”。
军事奇才林彪走上不归路

林彪原名林育容,他是在考入黄浦军校后才改名为林彪的。

他的军事才能为毛泽东赏识,22岁便担任红四军主力纵队第一纵队司令,23岁便担任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25岁担任红一军团总指挥,打过很多漂亮的仗。他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平型关大捷”中,他领军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2年2月,林彪由苏联伤愈后回到延安,毛泽东在十里之外迎接,又在中央礼堂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即派他进入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在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他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结束后,他又率四野奔袭武汉、齐进湘鄂赣、轻取广州、围歼广西、跨海征琼崖,纵横天下,打遍大半个中国。

林彪的军事才能及赫赫战功确实少有人及。

195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授勋的十大元帅中,他仅位于朱德、彭德怀之后。毛泽东称其为军内“韩信”,蒋介石称他为“战争魔鬼”。

林彪提出“顶峰论”,把毛泽东捧为神。他的政治地位因此而直线上升,以至在“文革”中,他在中共的地位仅次于毛泽东,他的接班人的地位还被写进中共党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林育南,蒋介石,林彪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蒋介石劝降林育南失败下杀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毛泽东林彪交恶的根由
    蒋介石历史功过谈:对中华民族其功大于
    近代史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一个真实的
    共和国十大元帅:毛泽东点评独到,赞
    林彪简介
    蒋介石对中华民族的七大贡献
    陈赓与蒋介石、林彪恩怨始末
    林彪 白崇禧:两大军事奇才1949年的巅
    蒋介石笔战毛泽东: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
    孙殿英盗墓与民国最大的分赃:蒋介石
    国民党军统帅蒋介石
    手下强将如云 毛泽东为何决战东北只重
    挖掘历史:陈赓与蒋介石、林彪恩怨始
    评蒋介石
    人数最后一刻才敲定 共和国十大元帅授
    周恩来眼里的林彪与毛泽东
    林彪唯一一次中枪:卫立煌探病送大礼
    蒋介石一生中最闪光的一句话
    抗日战争综述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诗词较量
    抗美援朝时林彪真的装病了吗?
    蒋介石最引人瞩目的三次受贿
    陈士榘眼中的林彪
    林彪一封信 毛彭误解数十年
    蒋介石两次推行简体字
    十大元帅成名之前都叫啥
    美曾想把琉球交给中国 蒋介石未接
    蒋介石与家乡
    抗战期间林彪和蒋介石曾有三次激烈的
    林彪生平
    陈士榘眼中的林彪:和毛主席根本不是
    张治中与蒋介石
    蒋先云:毛泽东和蒋介石最喜欢的弟子
    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
    文革开始后 陈毅预言林彪会成叛徒
    十大元帅的夫妻合影
    汤恩伯抗战溃败逃回台湾遭蒋介石排挤
    林彪对胡耀邦说 你跟我走
    精谋善战——林彪
    早年林彪的军事才能:三战成名令朱德
    新生活运动
    林育南
    军事家——林 彪
    蒋介石早年的三重身份:志士道学家和
    林彪儿子窃听叶群偷情控制奸夫黄永胜
    林彪(1906-1971)
    第四次反围剿
    第四野战军
    平津战役
    五次“围剿”红军的战争
    李德生上将回忆:林彪叛逃的那几十小
    黄埔军校校长最初定程潜 蒋介石是如何
    蒋介石--保守的革命者
    湘江战役与二战四平 林彪打的两次败仗
    韩总统李承晚曾劝蒋介石“反腐”
    十年内战
    罗荣桓感言:和林彪共事等于判无期徒
    林彪的“四大金刚”之一:黄永胜劣迹
    林彪大胆追求初恋情人被拒 发誓绝不涉
    白崇禧到沈阳
    将帅林彪
    林彪用一个连打败一个师:朱德提拔他上
    林彪头骨今安在 揭开林彪叛逃坠机内幕
    鲜为人知:林彪家人在“9·13”事件后
    辽沈战役
    “四·一二”政变
    八路军
    鲜为人知的林彪兄弟林育南,林育英
    开国将帅们的“战创”知多少
    林彪患病之谜
    《中国之命运》
    豫湘桂战役
    红一军团
    西安事变
    蒋介石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北伐战争
    林彪、罗瑞卿、刘亚楼三名将帅之间的
    新生活运动
    记作为革命宣传家的林育南
    林彪三次侦察地形 平型关大捷鲜为人知
    平型关战斗
    长城抗战
    中央军委关于杨得志、杨成武两兵团配
    悲壮花园口--蒋介石 商震 蒋在珍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第一一五师
    林彪
    1968年3月22日 林彪、江青等制造“杨
    上海商业联合会
    林彪
    蒋介石三次反对美国用原子弹袭击大陆
    揭开真相:抗美援朝时林彪真的装病了
    林彪欲掩盖的真相:曾对中国革命前途
    揭秘蒋介石用刀相逼求婚 讨来老婆不是
    蒋介石政坛引路人:军中大哥大陈其美
    揭开林彪漂亮儿媳妇的最终下落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化解内幕
    揭开真相:抗美援朝时林彪真的装病了
    军统电台案震惊蒋介石 红色女特工牺牲
    民国政治中心的蒋介石侍从室有何神秘
    上海政变周恩来险被杀蒋介石密谋算计
    退守台湾蒋介石如何强化三军改组军队
    蒋介石发迹前辞职13次 发迹后兼职50余
    陈璧君拒绝毛泽东特赦:蒋介石才卖国
    林彪的后代:林彪之女林立衡现状
    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
    林彪叛国出逃 坠机身亡
    毛泽东说了什么让陪他跳舞的女兵深感
    手下强将如云 毛泽东为何决战东北只重
    毛泽东为什么同意把林彪的名字写入党
    林彪千方百计想要掩盖的历史真相
    蒋介石病故前与美大使秘密会面披露
    再揭秘林彪死亡真相:最可信的说法!
    蒋介石死讯传来 毛泽东为何一脸凝重?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