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厅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业已展开,华北国民党军战略处境十分不利,或撤或守,或从海上南逃或西退绥远,举棋不定。蒋介石电召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去南京商谈对策,他们错误估计东北野战军需休整三至六个月才能入关作战,故采取固守平津,保持海口,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据此,傅作义决定撤出承德、山海关、秦皇岛、保定等地守军,将其十二个军四十二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五十余万人,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千里的铁路沿线。
中共中央从全国战局出发,决心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华北就地歼灭。军委令东北野战军提前隐蔽入关,将平、津、塘守军分割包围,以便各个歼灭;又令华北部队撤围归绥,缓攻太原,拖住傅部,争取时间。随后,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平、津、张、唐地区的作战和接管等一切工作。
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投入兵力约一百万人,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割包围,切断退路。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向平津和塘沽、唐山地区挺进。29日,华北第三兵团突向张家口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吸引国民党军西援。傅作义急调第三十五军等部连夜增援,并令两个军主力西移。当傅作义发觉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又急调第三十五军速返北平,并从天津调八个师加强北平防务。第三十五军东返时,被华北第二兵团包围在新保安。傅系主力分别被围在张家口、新保安,切断了西逃的退路。东北野战军主力十一个纵队先后入关,多路穿插,分别包围了北平、天津、塘沽,封闭了华北国民党军南逃的通路。依据中央军委“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指示,东北、华北野战军协同作战,仅用二十余天就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役分割和战略包围任务。
第二阶段各个歼灭被围守军。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关于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指示,逐次围歼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的国民党军。 12月22日,华北第二兵团首先向新保安发起总攻,全歼傅作义精锐部队第三十五军军部及两个师(参见彩图插页第150页)。23日,张家口守军七个师向北突围,企图撤回绥远。华北第三兵团和东北第四纵队全力堵击追歼,23日晚解放张家口,24日于张家口东北地区全歼十一兵团五万四千余人。1949年1 月14日,东北野战军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各个歼灭的战法,以二十二个师的兵力向拒绝放下武器的天津守军发起总攻,经过二十九小时激战,至15日全歼国民党军十三万余人。活捉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天津解放。塘沽守军五万余人于1 月17日从海上逃走,塘沽解放。
第三阶段傅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在张、津、塘相继解放后,防守北平的二十五万国民党军陷入了重围的境地。中共中央为保护古城北平,力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接管;同时又要求部队不放松强攻的准备。经双方多次谈判,以及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配合工作,于1 月21日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22日,傅作义所辖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部开出城外,听候改编。1 月31 日,人民解放军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此次战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三万九千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五十二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实现了就地解决傅作义集团的目标,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从而进一步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