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飘散在大家头顶。
当时我也在场,我觉得无论冲着他,还是冲着我是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这一点,似乎都不应该始终沉默,似乎都得发表看法才对。
于是我说——我反对全系都去做大鸟的拉拉队。既然他稳操胜券,我们岂非显得多余?也许大鸟的获胜,还会被认为是情绪可卡因偶尔制造的奇迹。恰恰相反,我主张全系那一天都去为对方呼喊助威。既然对方必败无疑,偏偏让他在我们中文系为他呼喊助威的拉拉声中,最终败给我们中文系的选手,那是一种什么情节?那样的情节才是大手笔的构思。退一步说,如果大鸟不幸输了,也输不掉我们中文系的体面。说不定我们还能获得一面比赛风格奖旗……
对我的话,大家保持了好一阵子令我难堪的沉默。
终于有一个人以充满道德感的语调说:“那对大鸟是不是┨……”
大鸟说:“好!高!我喜欢这个杰出的构思。”
他那条手臂仍垂着,烟仍在手,食指再次一弹,又一片烟灰飘散在大家头顶……
比赛那一天,场面很隆重。马拉松是众目所瞩的项目,全校都对中文系的古怪热忱莫名其妙,匪夷所思。
中文系打了的大小横幅上,全都是为新闻系的当然选手——全校冠军增添信心的文字:
“×××,不获胜,毋宁死!”
“×××,让事实证明,冠军仍非你莫属!”
“×××,奖牌在向你微笑!”
新闻系的学生,或者以为大鸟因为什么将中文系的同学全得罪了,或者以为中文系的学生全精神失常了。
他们都显得很亢奋,很幸灾乐祸。
别的系也有些同学很替大鸟难过,很是同情于他。一个人的人缘儿恶到这种地步,细想想,却也着实令人同情呢!
上届冠军频频向观众招手,既向新闻系招手,也向中文系招手,仿佛他已经又得了冠军似的……
众目睽睽之下,大鸟一副被逼上场,被彻底出卖,被羞辱与被损害的无精打采的可怜模样……
枪声一响,中文系的学生发出排山倒海,声震九霄的呼喊:
“×××,加油!”
“×××,加油!”
“×××,快快快!×××,要争气!”
那一项所谓马拉松,不过是在运动场内进行的十四圈长跑而已。在前十圈中,大鸟一会儿跑于对方前面,一会儿跑于对方后面。他跑于对方前面时,跑得踉踉跄跄,摇摇晃晃,仿佛力气早已耗尽,随时可能一头栽倒的样子,还频频回头看对方。他跑于对方后面时,张扬着双手仿佛溺水者要抓住什么救命的东西,仿佛随时打算放弃竞争,退出赛场的样子。连我们几个参与过密谋的人,也搞不清楚他是真的还是一种表演。可是往往正当中文系的同学对他彻底绝望时,他令人不可思议地又跑到对方前面去了……
从第十圈开始,他突然长劲十足,一往无前地跑起来。当对方刚刚跑到十二圈,他已快跑至终点了。不过在距离终点一百多米处,他不往前跑了,而转身往回跑,跑至对方旁边,陪同着对方跑…… 中文系的学生们那种欢呼那种开心的情形简直没法儿形容! “×××,加油!” “×××,快快快!” 排山倒海,声震九霄的喊声一浪接一浪…… “×××,不获胜,毋宁死!” “×××,让事实说话,冠军非你莫属!” 中文系的几名学生站起,将大小横幅高高擎举,全体一齐向大鸟发出欢呼…… 而新闻系死寂无声。 他们大概都不明白结果怎么会是那样…… 大鸟仍“友谊第一”地陪着对方跑…… 在中文系的欢呼声中,对方又跑了几十米,不再跑了,退出了运动场…… 大鸟并没获得奖牌,裁判员们认为,他毕竟也没跑到终点,毕竟也没撞线,若发给他奖牌,似乎名不正言不顺,有违运动规则。 当然,对方也不再是冠军。 中文系的许多同学和几名老师不服,找校方理论,说二人根本不在同一运动水平线上,胜负有目共睹,还非须撞红线不可吗? 大鸟倒不在乎什么奖牌不奖牌的。 但他不在乎,别人可在乎。 到了,还是为他争了一块“友谊第一”的纪念奖牌,为中文系争了一面“比赛风格优秀”锦旗。 那块奖牌大鸟不稀罕,送给了我。 他说:“你是幕后策划,功劳应该归你,你留作纪念吧!” 又说:“你这鸟人,怎么想出那种点子来的呢?你是不是心眼儿很坏哇?” 我说:“心眼儿好的人也偶尔恶作剧。” 从此他更加把我当朋友…… “四人帮”垮台的时候,正是他那一届学生的毕业前夕。他不再邀我陪他看“内参片”了,也不再请我吃夜宵了,甚至极少到我的宿舍来了。我们仍常常碰面。他变得阴郁了,变得寡言寡语了,碰了面也不过点点头而已。我觉得他在有意疏远我,躲避我。中文系的同学们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往他宿舍里聚了。和他同届的忙于做离校前的种种准备,或者为自己的分配去向而烦愁,而窃喜。说许多人心怀鬼胎也不过分。各自的烦愁和窃喜,那时候是最秘而不宣的,甚至都很害怕被别人窥测到,所以也就都很忌讳往一块儿凑。低于他那一届的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在政治提供的特殊条件下,较充分地自我表现什么,自我证明什么,所以都忙于参加各种会,忙于抄写大字报,忙于创作批判稿。他这个人失了往日的魅力和吸引力,是自然而然的。人们似乎都忘记了他曾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愉悦和刺激,也似乎都忘记了曾多么需要他和欢迎他那份儿对谁都不吝啬的友好。 一个下着小雨的晚上,他意外地又找我。 他没进宿舍。像第一次想邀我去看“内参片”而被我关在门外一样,他出现在窗口,轻轻地唤我。 楼檐水落在伞上,发出很响的声音,溅到屋里。 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全在,他们都用一种猜疑的眼光望望我,或者望望他。 “你现在有空儿吗?” 他表情复杂。 我回答说有。 “我想请你去吃夜宵,去不去?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请你吃夜宵了……” 他对宿舍里的任何人都不看一眼,目光只盯着我,目光格外阴郁。 同宿舍的同学们保持着各自矜持的未闻未见般的沉默。我知道他们内心里对他的态度一如既往,并没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只不过不愿招惹他。他当时那种样子肯定使他们觉得,哪怕一句被他认为稍微不敬的话,都可能使他感到无端地受了轻视,受了伤害,受了刺灼…… 我立刻回答——去! 依旧是在五角场,依旧点了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