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ang >> 梁晓声 >> 正文

 

梁晓声

梁晓声 男 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省荣成县。1966年初中毕业于哈尔滨。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曾当农工、小学教员、团报导员。后因"思想错误"被罚于木材加工厂抬木,1974年被推荐上大学,成为复旦大学的"工农兵学员"。1977年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1988年调至儿童电影制片厂于今……
    主要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浮城》、《泯灭》、《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九三断想》、《九五随想》、《凝视九七》、《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梁晓声与“闯关东”的情结

    瘦小的身躯、清秀的面容、说话轻声慢语乍听上去有些雌雄莫辨的声音,若非简历里清清楚楚地写着“祖籍山东荣成”这几个字,相信没有人会把梁晓声归入“山东人”的行列,毕竟,他的形象与所谓的“山东大汉”相差得太远了。

    父亲是山东人,十几岁时在乡亲们的带领下“闯关东”去了哈尔滨,母亲则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然而,作为一个在东北出生、长大的“山东移民”,父亲在梁晓声成长过程中的“缺席”却让他没有多少机会去了解和接触山东人、山东文化,成人之后的梁晓声,无论是性格还是感情,母亲对他的影响都要远远大于父亲。

    “我对山东文化了解不多。”梁晓声坦承:“如果要问我印象中典型的山东人应该是个什么模样,我觉得,我父亲就是代表。”

    父亲是典型的“山东人”

    电视剧《闯关东》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热映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梁晓声没能看完整个故事,只是在断断续续中了解了故事的大致情节与脉络。据他说,父亲当年的经历,与《闯关东》颇有几分相像。

    梁晓声说,当年,父亲与乡亲们背井离乡,离开山东老家前往东北讨生活的时候,还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因为父母早亡,再加上也没有兄弟姐妹,一路上多亏了同乡们的好心照顾,父亲这才好不容易到了东北,并且在这里结婚生子、扎下根来。山东人本就重感情、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一起出生入死的共同经历更是在父亲与乡亲们周围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牢不可破,比亲兄妹的感情还要深。也因此,很多年以后,不管这些兄弟姐妹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父亲都会二话不说地伸出援手。

    “比方说,他的一个结拜兄弟有事需要钱,他就会倾囊而出,压根儿就不考虑对方能不能还得上。所谓倾囊而出,就是毫无保留,这样的事情在我印象里至少有三次。”梁晓声说。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有了点积蓄,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轻易地拿出来给了别人,而且往往都“有去无回”。父亲的“仗义疏财”,不仅换来了母亲的无尽数落,成为她一生不满的根源,也让梁晓声很多年后回忆这一切时,依然无法释怀。

    “小时候我就听我母亲念叨:要是当年那笔钱不是借给了谁,你的第一个哥哥就不会因为没钱看病而死去;要是当年那笔钱不是借给了谁,我们家就不会还住在现在这房子里,生活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艰苦……”梁晓声说。

    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做事冲动、好打抱不平……在东北出生长大的梁晓声,常听人如此概括东北人的性格特征,而在他看来,这些形容词其实更适用于他的父亲以及许许多多和父亲一样的山东人。“东北的原住民本来就不多,一半以上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问一问他们的籍贯,十有八九都是山东的,所以东北人体现出来的这些性格,很多都是山东人具有的。”梁晓声认为。

      “怕欠人情”的山东性格

    朋友有难时,可以毫不犹豫地拔刀相助,不计得失回报;自己有困难时,坚决不肯开口求人,多苦多难都宁愿自己一个人解决……尽管受母亲的影响,梁晓声对父亲颇有微词,然而,他却无法改变与父亲之间因为无法割断的血缘关系而延续下来的相似性。

    山东人重“礼”,最看重“礼尚往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因此,只要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必须用同样乃至更多的东西来回报。于是,从某种程度上看,“帮助”有时难免成为负担,为了不欠人情债,很多事情宁愿自己一个人解决。在梁晓声的记忆中,父亲的“不爱求人”在他们居住的大院、乃至整个单位都赫赫有名,有一回父亲单位的领导来家里作客,看到他们那个大院里梁家是最穷的,忍不住说了这么一句话:“真没想到你们家这么穷!工会有救济有补助,老梁他怎么从来就不吱声?”

    “房里打井,屋顶开门”,这些在外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的行为,在梁晓声身上同样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一年,他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到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副厂长,搬家的时候,他就愣是没麻烦一个同事或朋友,坚持一个人搬完了全部家当。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一次搬一个沙发、一件家具,往返数次。三个人的长沙发,驮在梁晓声并不宽广的肩上,一步一挪地好不容易才搬上了三层楼,用他自己的话说:感觉那个被压在沙发下面的自己,像个乌龟一样。因为自始至终都没有人帮忙,冷冷清清、来来回回都是他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梁晓声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梁晓声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