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声的“年轮”
|
赵国春 时光匆匆,岁月飞转。著名作家梁晓声今年将迎来他60周岁的生日。很多读者都熟悉梁晓声的代表作《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师恩难忘》、《雪城》、《年轮》,他的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被称为“北大荒小说”。在他的作品中描写了北大荒知青们的生活,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追求,深情地礼赞了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悲壮的纪念碑。他近期的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短篇小说《浮城》以幻想的形式展现了对人类未来的预测。他的作品很多被我国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多种文字。
寒门出孝子
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退去,祖国的各项事业,百废待兴。1949年9月22日,梁晓声出生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建筑工人。梁晓声八九岁时父亲随建筑公司去了大西北。母亲、他和哥哥、弟弟、妹妹一大家子就靠父亲每月寄回的三四十元钱度日。那时家里住房面积十分狭小,一间小屋夏天潮湿冬天寒冷,破炕上每晚挤着6口人。每天晚上梁晓声的母亲在炕上给孩子们讲故事,母亲会讲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会唱京剧,会哼唱地方小曲。每次给家里买煤买菜,如果剩几分钱,母亲便会给他。攒够八九分钱,他就跑到街头的小人书铺,坐在一个角落,看上几个小时,3分钱可以看一本厚厚的,2分钱可以看一本薄的。许多世界名著,都是他从小人书上看起的。可以说,母亲编的故事和小曲是孩子们贫苦童年生活中最温馨的记忆,母亲给予了梁晓声最初的文学启蒙。 梁晓声的少年时代,正是共和国刚刚走向经济建设正轨的时候,国家远远没有摆脱贫困。梁晓声上小学五年级时,有的作业要用钢笔完成,而他却只有一支蘸水笔。他的手总是被墨水染蓝,又将作业本弄脏。那时他很羡慕同学,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一天,梁晓声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立刻给买一支钢笔。母亲对他说:“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钢笔吗?”梁晓声不答应,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还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我今天还怎么向邻居张口再去借啊?” 梁晓声听不进去母亲的话,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他两巴掌,他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梁晓声在雨中游荡了大半天,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清醒了,心中不免自责起来。全家仅靠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哪来的钱买钢笔呢?这时,他产生了靠自己挣钱买钢笔的念头。于是他冒着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货上坡,可挣一毛钱。他走到桥下等了许久,也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他只好躲在一棵树下避雨。 晓声正感到沮丧时,忽然发现一辆手推车,装着几层高的木箱子,盖着雨布,在大雨中缓慢地朝这里拉来。他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两条裤腿都挽到了膝盖上,晓声无法看到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小伙。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时,晓声从树下跑了出去,大声问:“要帮一把吗?”那人应了一声,晓声赶快绕到车后,使劲地推了起来。车过了坡后,他跑到车前,向拉车人伸出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晓声,不由得愣住了。原来是母亲!他望着母亲,雨水、汗水和泪水从她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就在那一天,梁晓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把钢笔放在晓声的手里,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啊!……” 至今,梁晓声一直珍藏着这支钢笔。 梁晓声是文坛有名的孝子,在他身上凝聚着中国男人的精神,他重视家庭,孝敬父母。这种美德也一直照耀着他的作品,感动着喜爱他作品的千千万万的读者……
从北大荒起步
“文革”十年,共和国遭受着一场劫难。梁晓声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样中断了求学之路,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即今天的北安农垦分局的锦河农场。电影《今夜有暴风雪》,就是他以当年的农场生活为题材创作的。童年时梁晓声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单薄。到兵团当农工身体吃不消,但他是个坚韧、要强的人,每天出工都是强挺着,要干出个样来。在体力上无法与战友相比,只有发挥自己的长项,在文化知识特别是写作上加倍努力。每天吃完晚饭后,别人打扑克、下象棋、闲聊,他却常常躲在安静的地方看书、练字、写诗…… 在锦河农场7队,十几个人住在一间南北炕的土坯宿舍。每人睡觉的地方不过1米宽,有的连褥子都放不下。梁晓声没有箱子,白天下地,就把衣物卷在被子里,晚上睡觉,衣物便成了他的枕头。看到墙上柜架上几个战友从卫生所要来了旧药箱子装杂物,他也到卫生所要了个旧药箱子,刷干净放在自己炕头的架子上。后来梁晓声当上了副班长,负责班里的生活、卫生等工作。一天上边来检查卫生,批评梁晓声他们班放在架子上的药箱杂乱不堪。晓声看着这些装着杂七杂八东西的药箱发了愁。他忽然想起家里的桌子和碗架柜,就是用木板搪在一侧的墙上,木板下面挂一块布帘儿。几天后,晓声他们班的宿舍突然面貌一新,架子上那些药箱子上挂上了一块洁白的布帘儿,把宿舍衬[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梁晓声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梁晓声的“年轮”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心灵花园 |
下一篇文章: 梁晓声印象——从知青作家到平民作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