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秀成 >> 正文

 

(四)清朝方面各种文件与外国侵略者报纸评论都说明曾国藩中了计

(四)清朝方面各种文件与外国侵略者报纸评论都说明曾国藩中了计

以上从复杂、曲折、隐秘的事件里面,考明了曾国藩中了李秀成的计。我们说曾国藩中了计,是从事实提出来的结论,也是一件当时清朝方面各种文件与外国侵略者报纸所反映出来的或者是公开评论的事。

第一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李鸿章给曾国藩的复信。这封信,就是李鸿章在同治三年七月初六日回复曾国藩七月初二日要调他的正在向广德、湖州进攻的军队去淮河流域以防太平军入皖,和向他试探“招降”太平军的意见的那一封信。李鸿章在信里说:

“缘堵、辅诸悍党围攻浙军蔡元吉已旬余矣。蒋方伯援剿不下,左帅屡书告急,谓有句广德余逆入湖并窜嘉兴之意。郭、刘、王、杨四镇现甫由长兴进吕山,横截泗安、湖州中路。而‘贼’垒坚且多,未易尽拔,仍拟调守常州之张树声一军赴平望、南浔,与潘鼎新、刘秉璋两军并力东路,并分刘铭传守句、溧一军与南渡各营进规广德,与郭、杨等并力西路,皆以剿为堵,为节节进蹙之势,庶广湖各‘贼’夺气,而腹地不嫌空虚,卓见以为然否?尊谕欲令敞部赴淮南北各属。鸿章与刘铭传、张树声等亦有此志,似须湖州克后乃可派出。江、浙只此一隅孤立,而堵、辅尚无窜意,且正要遮其他窜,防其溃决,左公已自信独力难为,鸿章敢少存畛域之见耶!……

“……军事似难即了,各路悍‘贼’计尚二、三十万,其头目凶猾善守能阵,稍一差池,便起波澜。粤人即不尽杀,放归亦无生理。”④李鸿章军队正在广德、湖州地区作战,曾国藩却命令李鸿章把部队调去防淮河南北。李鸿章不从命。他告知曾国藩:湖州太平军已经把左宗棠军队打败,并且围困起来了,左宗棠屡次向他告急,他派去的四支救兵仍然吃不住!还要把分守常州、句容、溧水等地全部兵力开上去作支援。我是江苏巡抚,还不分畛域派兵去浙江救左宗棠,你是两江总督,广德是你辖境,又是钦差大臣,并辖浙江,湖州也是辖地,你现在有五万大军在南京,不派兵前来,已经不成话了。你还要把我派去的救兵调去淮河南北,是何道理!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荐主,又是上司。李鸿章不敢驳他,却忍不住用了“鸿章敢少存畛域之见耶”一句话,把曾国藩也刺得够伤了。曾国藩把李秀成劝他不要杀两广人的话告诉李鸿章。李鸿章知道曾国藩的用意。他在这封信中提醒曾国藩,太平军势力尚强大,办理“稍一差池,便起波澜”,他对曾国藩要做“招降”的打算,明白地提出反对。李鸿章这封信,说明了曾国藩不但自己不派兵去进攻广德、湖州,并且把在广德、湖州作战的李鸿章军队都要调走,还说明了曾国藩听了李秀成的话有要做“招降”的打算。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那样的做,那是因为他中了李秀成的计,上文已经考明。李鸿章这封信,正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一个文件。

第二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左宗棠的奏报。左宗棠在同治三年九月十五日奏报皇帝说:

“前经提督衔总兵刘明灯搜获忠逆李秀成之子李士贵经臣饬提来省鞫讯,供……本年三月,由丹阳窜至广德,复来湖州与黄文金合股。六月间,幼逆洪福瑱自金陵缺口冲出,沿途除擒斩逃散外,至广德实有五百余人。内有伪养王吉庆元、伪扬王李名(明)成,即李秀成之胞弟,并李秀成之母及李秀成亲生两岁之子……该逆由湖州、广德、宁国窜至歙南、建口被擒。时洪幼逆及伪祐王李远继、伪偕王谭体元、伪干王洪仁玕、伪扬王李名(明)成及李秀成母子已先渡河,以后事均不知道。……据所供各情,则李秀成所供广德之‘贼’,不击自退,并劝官军勿专杀两广之人,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⑤案左宗棠据部将的报告说这个被俘的太平军是李秀成的养子忠二殿下,那是清将为着冒功而假托的⑥。但这人是在建口被俘的人员中搜出⑦,他大约是太平军中的一个将领。他说的话,据当时的事实和后来发生的事实考核起来却是实情。左宗棠根据这人所说幼天王与李秀成的母亲、胞弟扬王李明成和亲生儿子以及养王吉庆元等都到了广德,又与干王洪仁玕、祐王李远继、偕王谭体元等从湖州、广德向皖南进军等情况,与他所见湖州、广德太平军撤退时那种有步骤有计划的情况联系起来看,他了然于李秀成对曾国藩所说湖州、广德太平军即可不击自遁,及劝清朝不要专杀两广人,以免太平军势愈孤,而心愈固结,军事仍无了日的话,断不是替清朝设想,而实是要骗曾国藩,叫他不向广德追击,以保护幼天王和太平天国的兵将,俾湖州、广德军队得安全撤出向江西进军。所以左宗棠向皇帝奏报,作出了“据所供各情,则李秀成所供广德之‘贼’,不击自退,并劝官军勿专杀两广之人,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的结论。不仅左宗棠是这样看法,当时人根据事实也都作出同样的结论。所以反动统治舆论对曾国藩因愤恨左宗棠向皇帝报告幼天王入湖州消息而绝交一事,都帮助左宗棠而反对曾国藩即由于此。左宗棠这一封奏报,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二个文件。

第三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上海新报》评论。《上海新报》甲子(太平天国甲子十四年,清同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短评说:

“前据忠逆李秀成口供称,伪干王洪仁玕、伪恤王洪仁政俱死乱军中。今阅上谕,始知忠逆狡狯异常,身在囹圄,犹朦混大宪,为幼逆等漏网地步。讵知罪恶满盈,万无逃脱之理。今将各逆首悉数歼之,想天下人心,无不称快者也。”⑧案《上海新报》是外国侵略者出版的中文报纸⑨,这篇短评是对本日新闻所载上谕在江西俘获干王洪仁玕、恤王洪仁政事的评论⑩。又案《李秀成自传》没有说到洪仁玕、洪仁政死乱军中,而是说幼天王“定言(然)被杀矣”。《上海新报》的记者是把李秀成说幼天王的事误记为说洪仁玕、洪仁政的。但是,李秀成虽然没有说到洪仁玕、洪仁政死于乱军,却说了幼天王定然被杀,故其论据与论点仍然是一致的。这篇外国侵略者报纸的评论,对太平天国表示极度的仇恨,以太平天国首脑人物被俘而“称快”,评论李秀成“狡狯异常,身在囹圄,犹朦混大宪,为幼逆等漏网地步”。所谓“大宪”,指曾国藩。“朦混大宪”,就是说李秀成用计骗曾国藩,为幼天王等作掩护。尽管外国侵略者的评论用了多么刻毒的咒诅语词,但它说的正是曾国藩中了李秀成计这一事实。《上海新报》这一篇评论,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三个文件。

第四件说明曾国藩中计的文件,是同治四年四月二日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弹劾曾国藩纵幼天王的奏章。蔡寿祺这封奏章,现在尚未找到,此处系据李鸿章给曾国藩信,并参考赵烈文日记考出①①。所谓“纵”,也是反革命的语词,就是说曾国藩中了李秀成的计,没有派兵向广德、湖州追击,使得幼天王能到江西去。蔡寿祺这封奏章,是说明曾国藩中计的第四个文件。

四 结论

李秀成有没有降敌?有历史见证,已经作出肯定的回答了。

李秀成没有降敌,为什么在自传里面说了那些自污自辱的话和向曾国藩提出“招齐章程”?经过我们考证,历史事实证明那些自污自辱的话和“招齐章程”,乃是一条苦肉缓兵计。

我们说李秀成用苦肉缓兵计,我们说曾国藩中了计,并不是从一些象迹作出的结论,而是历史事实提出来的,清朝各种文件和外国侵略者报纸的评论暴露出来的。

尽管李秀成的计策没有收到全部的效果,尽管李秀成的计策所收到的部分效果中途又流了产,但是,李秀成这一条计策却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凤凰网历史频道基于传递新闻价值之必要,特补发《人民日报》1964年8月3日标题为《忠王李秀成的苦肉缓兵计》文章,以飨读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秀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四)清朝方面各种文件与外国侵略者报纸评论都说明曾国藩中了计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忠王李秀成是忠还是不忠
    吴惠萍:曾国藩删改《李秀成自述》真
    英雄变奏曲(2)
    忠王李秀成自述(三)
    二、参加革命
    忠王李秀成自述
    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补本
    李秀成“投敌叛变”的真相:“供词”
    《李秀成亲供手迹》出版记
    曾国藩删改《李秀成自述》真相
    李秀成剖析原因:为什么太平军的军事失
    忠王李秀成革命意志坚定 投降曾国藩是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序
    太平天国李秀成万言供词隐藏了什么?
    读《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自述》争论始末
    关于李秀成及其《自述》
    李秀成自述
    《忠王李秀成自述》真伪之谜
    对《李秀成自述》涉及翼王远征处的一
    1864年8月7日 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害
    "忠王"李秀成忠吗?
    李秀成部回师江浙与再攻上海
    太平天国领袖李秀成的宝剑重归祖国
    关于李秀成之死
    太平天国新贵李秀成:通过革命变得富
    关于忠王李秀成之死
    李秀成简介
    李秀成《自白书》之谜
    忠王李秀成革命意志坚定 投降曾国藩是
    李秀成投敌叛变的真相
    被曾国藩施攻心战 名将李秀成变“污点
    李秀成眼睁睁看天国崩溃
    太平天国新贵李秀成:通过革命变得富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宝剑
    再说曾国藩中李秀成“招齐”的计。七
    曾国藩中了计
    李秀成
    乙 李秀成如何进行这条计?
    第六、李秀成是受不起酷刑的苦熬、囹
    第一、李秀成是对革命没有认识和坚定
    李秀成进攻上海
    李秀成供词真伪曾国藩缘何篡改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