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秀成的历史评价,向来有褒有贬,结论也是明确的。功大于过。
然而,1963年,《历史研究》第四期刊出戚本禹文章,题为《评李秀成自述——并与罗尔纲、梁枯庐、 吕集义等先生的商榷》。文章说:“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在 1864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俘虏了。他在敌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从它的根本立场来看,却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他的结论是:李秀成是叛徒,并“认贼作父”。
戚本禹其时,仅仅是一个小人物。他是山东威海人,1931年生于上海,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下属一个科室的科长。他的文章与观点,理所当然受到历史学界的反对。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邓拓、刘大年、李新等著名学者,对戚本禹文章和观点提出了严厉批评。但是,戚本禹的文章,也被江青看到了。好事的江青便将文章呈送毛泽东。喜欢历史的毛泽东特意据此读了《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读毕,毛泽东随笔一批:“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对戚本禹文章予以肯定。自此,李秀成被定性, 当时正在上演的话剧《李秀成》亦被封杀。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人物,也是执掌军政大权的重要将领。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他出身贫寒。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跟随西王萧朝贵参加太平军。李秀成因作战机智勇敢过人,从一名普通士兵很快晋升为高级将领,并在后期与英王陈玉成等人成为太平天国最重要的军事领导人。1864年7月19日,南京陷落,李秀成率众护幼天王,于当夜扮成清军,借夜色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李秀成突围时,将自己的战骑予幼天王使用。冲至城外,自己与下属走散。天明时分,李秀成潜抵城郊方山一破庙中暂避,结果因随身所带财物而暴露身份,于23日被人告发而被捕。
李秀成被捕后,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曾对李秀成施以酷刑,用刀锥割其臀股,一时血流如注。李秀成“殊不动”,泰然自若。此事可见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日记。其中有“忠王被俘之初,曾国荃向之刀剜锥刺,以胜军之主将,对待败军之俘虏,竟如青皮流氓,报复私仇”等语。足见湘军对李秀成之恨。之后,曾国荃命人制成一木笼,将李秀成囚禁其中。8月7日傍晚,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李秀成从被俘到被杀,前后仅有16天。在此期间,他历时9天,在囚笼中亲笔写下数万言的供词。即为《李秀成供》,也称《李秀成自述》。这份东西,也就成为后人评判李秀成的重要历史资料。观李秀成一生,一世英名,竟然全毁在最后十几天,落下“变节”的骂名。
|